《沁园春 题袁重其负母看花图》
时间: 2025-01-10 22:22:11意思解释
沁园春 题袁重其负母看花图
原文展示
吉贝沿街,枳壳丛阑,葵榴映墙。算三牲五鼎,贫家时缺,千红万紫,夏日方长。衣著斑斓,躬为痀偻,负得萱闱出北堂。蓝舆少,笑相君之背,软胜匡床。笋篱药坞徜徉。惹白发逢欢意转伤。记早年歌鹄,花谁上鬓,中宵刺凤,草尽萦肠。人说儿贤,天教娘健,描画还凭顾长康。披图羡,较看花上苑,事定谁强。
白话文翻译
在街道旁,吉贝(指一种植物)繁茂,枳壳丛生,葵花和石榴花映衬着墙面。虽然贫家缺乏丰盛的三牲五鼎,但在这个夏日,千红万紫的花朵依然灿烂。衣衫斑斓,自己弯腰跋涉,背着母亲走出北堂。蓝色的小车很少,笑着背着你,胜过软塌。竹笋篱笆和草药坞随意游荡,惹得白发人欢笑却又伤心。回忆起早年唱着的鸿雁之歌,花儿在谁的鬓角上呢?夜半时分刺凤吟声,草尽心中萦绕。人们说儿子贤良,天也让母亲安康,画中景象还得靠顾长康的描绘。看着图画羡慕,比较看花的园子,最终谁又强呢?
注释
- 吉贝:一种植物,可能指的是一种常见的花草。
- 三牲五鼎:古代祭祀用的牲畜和器具,象征丰盛的生活。
- 萱闱:指母亲的居所,萱草在古代象征母爱。
- 蓝舆:蓝色的车,象征美好的出行。
- 笋篱药坞:指竹笋的篱笆和药草的地方,描绘自然的环境。
- 刺凤:夜晚的歌声,可能指的是一种音乐或梦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是清代著名的诗人,生于公元1620年,他的诗风以清新、婉约著称,常表现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感悟。在诗歌创作中,他融合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情与对生活的思考。袁重其负母看花图可能是诗人受此画作触动,表达了对母亲的敬爱以及对平凡生活的珍视。
诗歌鉴赏
《沁园春 题袁重其负母看花图》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母子情深的温暖场景。诗中吉贝、葵榴等植物的描绘,映衬出夏日的繁盛与生机,体现了生活的美好。然而,诗人的内心却隐藏着对过往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惹白发逢欢意转伤”的描写,传达出人生的无常和对母亲的牵挂。
诗中对衣着的描述与背负的姿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示出即使在贫乏的生活中,母子间的爱依然是最为珍贵的。尤其是“蓝舆少,笑相君之背”一联,表现了一种温馨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家庭的和睦与亲情的温暖。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物与家庭情感的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尤其是对母爱的珍视。在日常生活中,这种细腻的观察与深情的描绘,使得诗歌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层次与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吉贝沿街,枳壳丛阑,葵榴映墙:
- 描绘街道旁的植物景象,展现生机盎然的夏天。
-
算三牲五鼎,贫家时缺:
- 暗示生活的贫困,但依然珍视眼前的美好。
-
千红万紫,夏日方长:
- 形容花开的繁盛,夏天的美好时光。
-
衣著斑斓,躬为痀偻:
- 描绘出诗人虽身有残疾,但仍努力生活的情景。
-
负得萱闱出北堂:
- 体现对母亲的孝心,背着母亲走出家门。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植物的描写,隐喻生命的旺盛与美好。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与家庭情感,传达了对母爱的深情与对生活的珍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吉贝:象征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 葵榴:象征夏日的丰盛与活力。
- 萱闱:象征母亲的慈爱与温暖。
- 蓝舆:象征温馨的家庭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贫家时缺”的“三牲五鼎”象征什么?
- A. 丰盛的生活
- B. 贫困的生活
- C. 祭祀的器具
- D. 以上皆是
-
“惹白发逢欢意转伤”这一句主要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欢乐
- B. 担忧
- C. 伤感
- D. 希望
答案
- D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同样描绘自然美与人情的诗作。
- 《静夜思》:表达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本诗相对比,前者强调思乡情感,后者则侧重于母子情深。两者都展现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但主题有所不同,前者更为孤独,后者则充满了温暖的亲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