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法从西清》
时间: 2025-01-10 22:20: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法从西清,雅志山东,超然燕怡。笑洛城卢老,贫来屋破,花溪杜叟,雨里床移。晚乃经营,欢言结架,夭矫晴虹朝已跻。开山了,一灯灯相续,第一宗师。乘闲小隐幽栖。天与人谋应此时。算春霆震响,不教龙蛰,甘霖布润,待倩云飞。宥密思贤,明谟经远,共指神州克复归。归来也,更身名煊赫,锦绣光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志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法的源流从西清而来,志向高远,超然自得。笑谈洛城的卢老,虽身世贫寒,家境破落,但依旧有花溪的杜甫在雨中安然自得。晚年时,作者经营自己的事业,欢快地与朋友聚会,朝霞中矫健的彩虹已经升起。山开时,一盏盏灯火相继,显得极为神圣。乘着闲暇,隐居于宁静的环境,天与人的安排在此时刚刚好。春雷轰鸣,不让蛰伏的龙沉睡,甘霖普降,等待着美丽的云彩飞过。思贤的人们密切关注,明理的道理远远流传,大家共同希望能恢复祖国的繁荣与富强。归来时,自己名声显赫,光辉灿烂。
注释:
- 法从西清:指法律或道理的源流来自西方的清白。
- 雅志:高尚的志向。
- 笑洛城卢老:指对洛阳的卢老的嘲笑,可能暗指他的贫困。
- 花溪杜叟:指杜甫,称其为“杜叟”,意指老者,花溪可能指杜甫的居地。
- 夭矫:形容彩虹的美丽。
- 天与人谋:天意与人的计划相合。
- 宥密思贤:宽厚地思念贤良之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本诗的作者不详,但其风格可能受宋代文人影响,反映了当时士人对清高志向和追求理想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背景是一个文人追求理想与现实生活冲突的时代,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诗歌鉴赏:
《沁园春·法从西清》是一首充满哲理和人生思考的诗。诗的开头便以“法从西清”引入,既是对西方思想的追求,也是对自身道德修养的自勉。诗中对人物的描写,生动而细腻,尤其对卢老和杜甫的描绘,展现了在贫困中依然保持风骨的士人情怀。这种情怀在晚年的经营和友人欢聚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以“夭矫晴虹”寓意生活中的希望与美好。在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中,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与对社会复兴的期待。最后一句“锦绣光辉”则点明了诗的主题,归来后的名声与光辉,既是对理想的实现,也是一种对社会责任的承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法从西清:强调道德和法律的源流。
- 雅志山东:志向高远,追求理想。
- 笑洛城卢老:对社会现象的不满与嘲讽。
- 贫来屋破:生活的困境却不失志气。
- 花溪杜叟:借杜甫的形象抒发对文人的敬仰。
- 晚乃经营:晚年仍在奋斗,未曾放弃。
- 欢言结架:与友人欢聚,愉快地谈论理想。
- 夭矫晴虹:自然现象的美好寓意。
- 天与人谋应此时:顺应天时,机遇来临。
- 宥密思贤:对贤良之士的怀念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彩虹”比喻希望与美好生活。
- 拟人:春雷轰鸣被赋予了人性,意在激励。
- 对仗:如“归来也,更身名煊赫”,这种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困境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同时也强调了个人的努力与社会责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清:象征理想与智慧的来源。
- 杜叟:文人精神的代表,象征高洁情操。
- 晴虹:希望与美好的象征。
- 甘霖:象征着恩泽与滋润,暗示着美好的事物即将来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法从西清”中的“法”指的是什么?
- A. 法律
- B. 道理
- C. 习俗
- D. 文化
-
“夭矫晴虹”形容的是哪种自然现象?
- A. 暴风雨
- B. 彩虹
- C. 雪花
- D. 夕阳
-
诗中提到的“杜叟”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 A. 李白
- B. 杜甫
- C. 白居易
- D. 王维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诗词对比:
- 相较于《青玉案》的豪放,本文诗体现了更多的内敛与哲理思考。
- 在描绘自然景象时,辛弃疾的豪情与本诗的细腻形成对比,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