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王石谷写六如诗意图》
时间: 2025-04-27 02:26: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凌驾三王,平视恽吴,画圣自传。忆秋风归棹,莼鲈信美,春江晓别,师友留连。一样荆关舒腕底,殆摩诘前身穷妙诠。神往处,把淋漓墨沈,化尽云烟。当年。小窗共对,定寒喧事了,抵掌眉轩。听蛩啼声切,远怀六一,月明杯满,遥想青莲。记得桃花庵里句,待知己重逢离绪宣。无限感,听沧桑几换,不负林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我凌驾于三位王者之上,平视恽、吴二地的风光,仿佛画圣自传中的情景。回忆起秋风中归来的船只,莼菜与鲈鱼的美味,春江的晨别让师友们留连不舍。就像在荆关之下舒展手腕,似乎在探寻摩诘的真谛。向往的地方,笔墨淋漓,化尽了云烟的缥缈。往年时光,小窗相对,寒喧的事已了结,手掌相抵,眉宇之间。听那蟋蟀的叫声切切,远思六一(指六一居士),明月下杯满,遥想青莲的情景。记得桃花庵里的诗句,期待知己重逢时再诉离情。感慨万千,听着沧桑的变化,永不辜负这林泉之美。
注释
字词注释:
- 凌驾:超越,胜过。
- 三王:指周朝的三位王: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
- 恹吴:指文学、艺术上的风雅之地,恽是恽代英,吴是吴道子的故乡。
- 莼鲈:莼菜和鲈鱼,古时的美味,常用来象征美好的生活。
- 荆关:指荆州的关口,古代名胜。
- 摩诘:指王维,著名的诗人。
- 淋漓:形容水分多、流畅的样子。
- 青莲:指李白,因其号青莲居士。
典故解析:
- “三王”:指的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周朝三位王者,代表着古代的文化与统治。
- “六一”:指六一居士,王维的号,代表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敬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湖帆(1894-1968),字子君,号湖帆,近现代中国著名的画家和诗人。他的作品以山水、花鸟著称,诗歌方面善于抒情,作品常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吴湖帆的艺术生涯中,受到传统文化熏陶的背景下产生的。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体现了古典诗词的韵味。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于过去时光的怀念与对友人的思念。开篇用“凌驾三王,平视恽吴”展示了作者的自信及对文化传统的尊重,接着通过回忆秋风归棹的美好,描绘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情趣。诗中提及的“莼鲈信美”不仅仅是一种食物的描写,也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情感的细腻。
在表达对友人的思念时,诗人将“听蛩啼声切”与“月明杯满”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仿佛在月光下与友人共饮,细说往事。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际关系的深切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凌驾三王,平视恽吴”:表现了作者的自信和对古代文化的尊重。
- “忆秋风归棹,莼鲈信美”:回忆起秋天的归舟,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春江晓别,师友留连”:春天的江边告别,朋友们不舍的情感。
- “一样荆关舒腕底,殆摩诘前身穷妙诠”:在荆州的关口悟道,追寻王维的诗意。
- “神往处,把淋漓墨沈,化尽云烟”:表达对艺术创作的热切期盼与追求。
- “小窗共对,定寒喧事了”:与朋友在小窗前谈笑,温暖的情景。
- “听蛩啼声切,远怀六一”:倾听蟋蟀的鸣叫,思念远方的友人。
- “月明杯满,遥想青莲”:在明月之下,举杯畅饮,遥想李白。
- “记得桃花庵里句,待知己重逢离绪宣”:想起桃花庵的诗句,期待与知己的重逢。
- “无限感,听沧桑几换,不负林泉”:感慨岁月变迁,珍惜山水之间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的心情与自然景色相结合,生动形象。
- 对仗:在结构上形成对称,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友谊与艺术的热爱,情感真挚而细腻,展现了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变化与离别。
- 莼鲈:象征美好生活。
- 月明:象征宁静与思念。
- 桃花庵:象征友谊与文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吴湖帆的字是什么?
- A. 子君
- B. 子明
- C. 子华
-
“莼鲈信美”中提到的是什么食物?
- A. 鱼
- B. 蔬菜
- C. 米饭
-
诗中提到的“六一”指的是?
- A. 六一儿童节
- B. 王维
- C. 六一居士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王维与吴湖帆的作品在意境上都追求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但王维更侧重于自然的描写,而吴湖帆则更注重情感的表达与友谊的珍视。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思潮与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吴湖帆文集》
- 《王维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