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送赵彦伯御史》
时间: 2025-01-11 07:39: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 送赵彦伯御史
作者: 张之翰 〔元代〕
君按西秦,我走东秦,一尊共开。
恨匆匆行色,无多款曲,区区别语,未易安排。
百二关河,三千道路,前岁如今曾往回。
但休问,过潼关北去,都是诗材。
公余应见青崖,怕念我兹游无好怀。
也知巧宦,常居要地,其如公论,不用非才。
北渚光中,华峰影里,放得婆娑亦快哉。
三年里,尽平分烟景,抖擞尘埃。
白话文翻译
我在西秦任职,而你在东秦任职,我们一同举杯畅饮。
可惜行程匆忙,没时间细细交谈,难以安排好分别的话语。
百二关河,三千条道路,去年至今曾往返无数次。
但不要问,过了潼关北去的路,都是写诗的好素材。
你在公余时一定能见到青崖,但我担心回忆起我此行的心情不佳。
我也知道,巧妙的官员常常在重要的地方任职,而你的公论,未必需要非凡的人才。
在北渚的阳光下,华丽的山峰的影子中,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快意啊。
这三年来,我们共享这烟景,尽情挥洒那些尘埃。
注释
- 君:指对方,赵彦伯。
- 西秦、东秦:指代两地,可能是当时的政治区划。
- 一尊共开:共饮一杯酒。
- 百二关河:指许多险要的关卡和河流。
- 潼关:古代著名的关隘,象征着重要的交通枢纽。
- 公余:指工作之余的时间。
- 婆娑:形容轻松自如的状态。
- 烟景:指山水的烟雾迷蒙之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之翰,元代诗人,以词风细腻、情感丰富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具有清新脱俗的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送别朋友赵彦伯御史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同时也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诗歌鉴赏
《沁园春 送赵彦伯御史》是一首抒发友情与思乡之情的诗作。开篇以“君按西秦,我走东秦”引入,展现了两位友人因公事而分别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急促、匆忙的氛围。诗中通过“百二关河,三千道路”的描绘,突出作者在旅途中遇到的种种风景,流露出对过往的回忆与珍惜。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不仅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也隐含了对官场的无奈与反思。尤其是“也知巧宦,常居要地,其如公论,不用非才”,此句直接点出官场的现实,暗示着即使有才能的人,也难以在权力中心立足。这种对比让整首诗在表现友情的同时,增添了几分社会批判的深度。
最后,诗人通过描绘北渚的光影与华峰的景象,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构筑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的送别,更是一种对生活、对自然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君按西秦,我走东秦,一尊共开:两位友人分别在不同的地方任职,虽远隔千里,但仍想共饮一杯,表达深厚的友谊。
- 恨匆匆行色,无多款曲,区区别语,未易安排:因行程匆忙,无法细致交谈,感到遗憾。
- 百二关河,三千道路,前岁如今曾往回:描绘了行程的复杂与艰辛,展现了作者的旅途经历。
- 但休问,过潼关北去,都是诗材:潼关的风景都是写诗的好素材,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公余应见青崖,怕念我兹游无好怀:希望朋友在闲暇时能欣赏青崖,但同时担心自己游玩时的心情不佳。
- 也知巧宦,常居要地,其如公论,不用非才:揭示了官场中权力与才能的关系,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无奈。
- 北渚光中,华峰影里,放得婆娑亦快哉:在美好的自然景色中,感受到内心的快意与宁静。
- 三年里,尽平分烟景,抖擞尘埃:回忆过去三年的景色,共享生活中的点滴,抒发对友情的珍视。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君按西秦,我走东秦”,形式上整齐,内容上呼应。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心情相结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 拟人:将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线,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回忆往昔与表达对友人的祝福,展现了友情的珍贵与人生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秦、东秦:象征着友情的距离与人生的轨迹。
- 潼关:象征着人生路上的重重关卡。
- 青崖、华峰:代表着自然的美与心灵的寄托。
- 烟景:象征着人生的变化与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潼关象征什么?
A. 友情
B. 旅途的艰辛
C. 自然美景
答案:B -
诗人对官场的看法是?
A. 积极向上
B. 无奈和反思
C. 充满希望
答案:B -
诗中“百二关河,三千道路”表达了什么?
A. 诗人的游历
B. 诗人的思乡情
C. 诗人的对话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别董大》 - 高适
诗词对比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沁园春 送赵彦伯御史》均为送别诗,但王勃的诗更侧重于对未来的展望,而张之翰则更加强调对友情的珍视与现实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
- 《张之翰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