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南史往杭州拜觐别驾叔》

时间: 2025-01-27 03:36:44

兄弟飘零自长年,见君眉白转相怜。

清扬似玉须勤学,

富贵由人不在天。

万里榛芜迷旧国,两河烽火复相连。

林中若使题书信,但问漳滨访客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刘南史往杭州拜觐别驾叔
作者: 刘商 〔唐代〕

兄弟飘零自长年,
见君眉白转相怜。
清扬似玉须勤学,
富贵由人不在天。
万里榛芜迷旧国,
两河烽火复相连。
林中若使题书信,
但问漳滨访客船。

白话文翻译:

兄弟们都在外漂泊,已经长年不见,
见到你白了眉头,我对你倍感怜惜。
清俊如玉的你,仍然勤于学习,
富贵的成就靠自己,命运不在天意。
万里之外荒草丛生,迷失了故乡,
两条河流的烽火又再度相连。
如果在林中能够写下书信,
只问漳滨有没有访客的船只。

注释:

  • 飘零:形容兄弟分散、漂泊不定。
  • 眉白:指人年纪渐长,白发显现。
  • 清扬似玉:比喻人清秀、气质出众。
  • 富贵由人不在天:强调成就与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 万里榛芜:形容故乡荒凉的景象。
  • 烽火:指战争的信号,泛指战乱。
  • 漳滨:指漳河边,可能是与故乡相关的地方。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提到的“烽火”是历史上用来传递战讯的一种方式,常用以形容战乱频繁的情况。在唐代,许多地方都经历了战争和动乱,诗人通过“烽火”来表达对国家和故乡的忧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商,唐代诗人,以其作品中的清新、自然著称。生于动乱时期,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对社会、历史的关心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刘商送别朋友刘南史前往杭州的情景,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与祝愿,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兄弟间的深情为主线,展现了诗人与刘南史之间的深厚情谊。开篇的“兄弟飘零自长年”便直指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这种情感通过“见君眉白转相怜”被加深,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和对友人的关心。诗中提到的“清扬似玉须勤学”,不仅是对朋友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对知识和才华的重视,强调人应当通过努力来改变命运。

接下来的“万里榛芜迷旧国”则转向了对故乡的思念,描绘了战乱给故乡带来的破败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动荡的忧虑。而最后两句“林中若使题书信,但问漳滨访客船”则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希望在遥远的地方能够有客船来访,象征着对友谊的期盼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体现了唐诗的韵律美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兄弟飘零自长年:兄弟在外漂泊,已久未相聚,体现疏离感。
  • 见君眉白转相怜:看到朋友年长,白发的样子,内心生出怜惜之情。
  • 清扬似玉须勤学:朋友的清秀气质和勤奋学习的态度,让人钦佩。
  • 富贵由人不在天:强调个人努力的重要性,富贵并非命中注定。
  • 万里榛芜迷旧国:远方的故乡荒芜,暗示对故乡的思念。
  • 两河烽火复相连:战乱频繁,国家动荡,表达忧虑。
  • 林中若使题书信:想象如果能在林中写信,寄托思念。
  • 但问漳滨访客船:只想问问是否有船来访,寄托对友人的希望。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比喻(如“清扬似玉”)、对仗(如“富贵由人不在天”),以及象征(如“烽火”象征战乱)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友谊与对社会现状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命运的深刻理解,传达出人应努力改变命运的信念,以及对国家和故乡的关怀与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兄弟:象征亲情与友情,体现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 眉白:象征年长与岁月流逝,传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清扬似玉:象征才华与气质,表现对知识和个人才华的追求。
  • 榛芜:象征故乡的荒凉,表现对家乡的思念和忧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富贵由人不在天”,这句话的意思是: A. 富贵是上天注定的
    B. 富贵需要个人努力
    C. 富贵与努力无关
    D. 富贵是偶然的

  2. “见君眉白转相怜”中“眉白”指的是: A. 年轻
    B. 年长
    C. 健康
    D. 喜悦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赠汪伦》 ——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现了对友人的惋惜与祝福,语言更加奔放,而刘商的《送刘南史往杭州拜觐别驾叔》则更显细腻与沉思。
  • 李白的《赠汪伦》中的情感也很真挚,但更注重描绘友谊的美好,而刘商则在友谊的基础上融入了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