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京秋》

时间: 2025-01-11 06:11:22

漳水咽。

千秋绕台址,翠波如缬。

阿瞒穗帐,当时徒设。

疑冢都非葬地,问西陵、何处藏骨。

哀歌彻。

几多香泪,滴残空穴。

若果髯孙雄杰。

约刘郎、连兵撇捩。

破邺城、登台一醉,方成宏烈。

痴绝。

争荆楚,遂致吴蜀,前盟虚结。

两分裂。

铜雀高栖汉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漳水咽。千秋绕台址,翠波如缬。阿瞒穗帐,当时徒设。疑冢都非葬地,问西陵何处藏骨。哀歌彻。几多香泪,滴残空穴。若果髯孙雄杰。约刘郎连兵撇捩。破邺城登台一醉,方成宏烈。痴绝。争荆楚,遂致吴蜀,前盟虚结。两分裂。铜雀高栖汉月。

白话文翻译:

漳水潺潺流动,千秋岁月缭绕着台的遗址,翠绿的波浪像丝绸一样。阿瞒的帐幕,昔日只是一种空设。疑惑的坟墓并非真正的葬地,问西陵的墓地究竟在哪里藏着那些骨骼。哀歌已经传遍,多少香泪,滴落在空洞的穴中。如果果然是髯孙这样的英雄,曾与刘郎联手,抛弃兵器。醉倒在破败的邺城,才算得上成就伟业。痴迷于此,争夺荆楚,最终导致了吴蜀之间的虚假盟约。两者分裂开来,铜雀高高栖息在汉月之下。

注释:

  • 漳水:指漳河,流经福建等地。
  • 阿瞒:指曹操,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
  • 穗帐:指古代的帐篷,常用于军营。
  • 疑冢:疑惑的坟墓,表示对埋葬地点的怀疑。
  • 香泪:指香料味的泪水,形容哀伤的情感。
  • 髯孙:指孙权,三国时期吴国的君主。
  • 铜雀:铜雀台,曹操所建,象征着权力与荣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时翔,清代诗人,擅长古诗,作品多描绘历史人物和事件,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和情感深度。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清代,历史背景与三国演义密切相关,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追忆与思考,以及对权力斗争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玉京秋》是一首情感深邃、意象丰富的古诗,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历史遗迹,传达出诗人对历史的思索与对英雄人物命运的感慨。开篇的“漳水咽”,以清澈流动的水声引入,给人以宁静的感觉,但随之而来的千秋往事却令人感到沉重。诗人借助对台址和西陵的描绘,回顾了历史的沧桑,表达了对逝去英雄的怀念。

诗中提到的阿瞒、髯孙等历史人物,不仅是对三国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权力斗争的深刻反思。通过“疑冢都非葬地”的自问自答,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真实性的怀疑与对英雄命运的无奈。尤其是“哀歌彻,几多香泪”,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感受紧密结合,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最后的“铜雀高栖汉月”更是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暗示着历史的延续与变化,使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既悲壮又深刻的历史意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漳水咽:描绘漳水的声音,暗示历史的流逝。
  2. 千秋绕台址:时间的流逝让人怀念过去的辉煌。
  3. 翠波如缬:自然美景的描绘,增添了诗的意境。
  4. 阿瞒穗帐:提到曹操,暗示其权谋与政治。
  5. 疑冢都非葬地:对历史的反思与疑惑。
  6. 问西陵何处藏骨:探寻历史人物的归宿。
  7. 哀歌彻:感伤的情绪贯穿始终。
  8. 几多香泪:表达对历史英雄的怀念之情。
  9. 若果髯孙雄杰:提到孙权,暗示历史对比。
  10. 约刘郎连兵撇捩:描绘了盟约破裂的情景。
  11. 破邺城登台一醉:历史的沉醉与英雄的豪情。
  12. 方成宏烈:伟业的成就与历史的沉淀。
  13. 痴绝:对历史的执着与深思。
  14. 争荆楚,遂致吴蜀:描述了历史的纷争。
  15. 前盟虚结:暗示盟约的虚假与不实。
  16. 两分裂:历史的分裂与复杂性。
  17. 铜雀高栖汉月:象征着历史的延续与权力的象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翠波如缬”,通过比喻增强景物的美感。
  • 拟人:如“漳水咽”,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全诗结构紧凑,形成了和谐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历史的反思与对英雄命运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权力斗争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历史遗迹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漳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翠波:自然美的象征,表现诗人的审美情趣。
  • 西陵:历史的象征,代表古代英雄的归宿。
  • 铜雀:权力与荣耀的象征,强调历史的延续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阿瞒”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刘备
    B. 曹操
    C. 孙权
    D. 诸葛亮

  2. “漳水咽”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宁静
    B. 哀伤
    C. 欢快
    D. 忧愁

  3. 诗中提到的“铜雀”代表了什么?
    A. 自然之美
    B. 权力与荣耀
    C. 英雄之梦
    D. 历史遗迹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王时翔的《玉京秋》与杜甫的《登高》均表达了对历史和自然的深刻反思,但王时翔更注重历史人物的命运,而杜甫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流露。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三国演义》
  • 《历史与文学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