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旧》

时间: 2025-04-28 05:01:08

忽见莺莺挟两雏,因人感旧易欷嘘。

佳人例属沙吒利,春去春来能啭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旧 姜特立 〔宋代〕 忽见莺莺挟两雏,因人感旧易欷嘘。佳人例属沙吒利,春去春来能啭无。

白话文翻译:

忽然看见莺莺带着两个小鸟,因为人们感怀旧事容易叹息。美丽的女子总是属于沙吒利那样的英雄,春天来了又去,鸟儿还能婉转歌唱吗?

注释:

字词注释:

  • 莺莺:指黄莺,这里用作比喻,可能指美丽的女子。
  • 挟两雏:带着两只小鸟,雏指小鸟。
  • 欷嘘:叹息声。
  • 例属:通常属于。
  • 沙吒利:古代传说中的英雄,这里指英雄人物。
  • 啭:鸟儿婉转的叫声。

典故解析:

  • 沙吒利:出自唐代传奇《柳毅传》,沙吒利是龙宫的将军,勇猛善战,这里用作比喻,指英雄或有权势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的诗歌多感怀旧事,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看到黄莺带着小鸟时,触景生情,感慨人生和时光的流逝,以及美丽女子的命运往往不由自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黄莺带着小鸟的景象,引出了对旧时光的感慨和对美丽女子命运的思考。诗中“忽见莺莺挟两雏”描绘了一个生动的自然场景,而“因人感旧易欷嘘”则表达了作者对过往的怀念和叹息。后两句“佳人例属沙吒利,春去春来能啭无”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暗示了美丽女子的命运往往受制于有权势的人,同时也在思考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哀愁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忽见莺莺挟两雏”,通过黄莺带着小鸟的景象,营造了一个温馨而又稍纵即逝的画面。
  • 第二句“因人感旧易欷嘘”,直接表达了作者因看到这一景象而引发的怀旧和叹息。
  • 第三句“佳人例属沙吒利”,用典故暗示了美丽女子的命运往往不由自主,被有权势的人所控制。
  • 第四句“春去春来能啭无”,通过春天的循环,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同时也隐含了对美好事物能否持续的疑问。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莺莺挟两雏”比喻美丽的女子和她的命运。
  • 典故:使用“沙吒利”的典故,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 对仗:“春去春来”形成了时间上的对仗,强调了时间的循环和生命的无常。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黄莺和小鸟的描绘,以及对沙吒利典故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旧时光的怀念、对美丽女子命运的同情,以及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深刻认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莺莺:美丽的女子。
  • 挟两雏:带着小鸟,象征生命的延续和脆弱。
  • 沙吒利:英雄或有权势的人,象征控制和命运。
  • 春去春来:时间的循环,象征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莺莺”指的是什么? A. 黄莺 B. 美丽的女子 C. 小鸟
  2. “沙吒利”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英雄 B. 美丽女子 C. 时间
  3. 诗的最后一句“春去春来能啭无”表达了什么? A. 对时间的感慨 B. 对鸟儿歌唱的期待 C. 对美好事物易逝的哀愁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李清照的《如梦令》: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春望》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杜甫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对比,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来表达情感,但李清照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女性的细腻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姜特立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