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芙蓉 其三》

时间: 2025-01-11 10:06:14

美人㛹娟隔秋江,翠罗织裳楸叶光。

醉香艳粉凋斜阳,更使诗人感杏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木芙蓉 其三 姜特立 〔宋代〕 美人㛹娟隔秋江,翠罗织裳楸叶光。醉香艳粉凋斜阳,更使诗人感杏殇。

白话文翻译:

美丽的女子隔着秋天的江水,她的衣裳如翠罗织成,闪耀着楸叶的光泽。醉人的香气和艳丽的色彩在斜阳中凋零,更让诗人感慨杏花的早逝。

注释:

  • 㛹娟:形容女子美丽。
  • 翠罗:翠绿色的丝织品。
  • 楸叶光:楸树叶子的光泽。
  • 醉香艳粉:指花朵的香气和色彩。
  • 凋斜阳:在斜阳中凋谢。
  • 杏殇:杏花早逝,比喻美好的事物短暂。

诗词背景: 姜特立是宋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美的欣赏。这首诗通过对木芙蓉的描绘,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短暂易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木芙蓉为媒介,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短暂易逝的深刻感慨。诗中“美人㛹娟隔秋江”一句,以美人比喻木芙蓉,形象生动。“翠罗织裳楸叶光”进一步以翠罗和楸叶的光泽来形容木芙蓉的美丽。后两句“醉香艳粉凋斜阳,更使诗人感杏殇”则抒发了对美好事物在时光中凋零的哀愁,尤其是“杏殇”一词,巧妙地将杏花的早逝与木芙蓉的凋零相联系,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 首句通过美人隔江的形象,营造了一种遥远而美丽的意境。
  • 次句用翠罗和楸叶的光泽来具体描绘木芙蓉的美丽。
  • 后两句通过对醉香艳粉在斜阳中凋零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短暂易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美人比喻木芙蓉,增强了形象的美感。
  • 拟人:将木芙蓉的凋零拟人化,赋予了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木芙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短暂易逝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和美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美人:比喻木芙蓉的美丽。
  • 翠罗织裳:形容木芙蓉的颜色和质感。
  • 楸叶光:形容木芙蓉的光泽。
  • 醉香艳粉:形容木芙蓉的香气和色彩。
  • 凋斜阳:形容木芙蓉在夕阳中的凋零。
  • 杏殇:比喻美好事物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美人㛹娟隔秋江”中的“㛹娟”是什么意思? A. 形容女子美丽 B. 形容女子悲伤 C. 形容女子温柔 D. 形容女子聪明
  2. 诗中“翠罗织裳楸叶光”中的“翠罗”指的是什么? A. 翠绿色的丝织品 B. 翠绿色的树叶 C. 翠绿色的宝石 D. 翠绿色的山峰
  3. 诗中“醉香艳粉凋斜阳”中的“凋斜阳”是什么意思? A. 在斜阳中凋谢 B. 在斜阳中盛开 C. 在斜阳中闪耀 D. 在斜阳中飘落
  4. 诗中“更使诗人感杏殇”中的“杏殇”是什么意思? A. 杏花早逝 B. 杏花盛开 C. 杏花香气 D. 杏花颜色

答案:

  1. A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短暂易逝的感慨。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通过对花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珍惜。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与姜特立的《木芙蓉 其三》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短暂易逝的感慨,但苏诗更多地表现了对往事的怀念,而姜诗则更多地表现了对美的珍惜。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姜特立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宋代诗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词的详细解读和背景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