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宣王及其弟子赞 其四十九》

时间: 2025-01-26 04:05:16

惟彼子之,锡伯期思。

与贤并进,得圣而师。

彬彬雅道,翼翼令仪。

上目至言,庙食不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惟彼子之,锡伯期思。
与贤并进,得圣而师。
彬彬雅道,翼翼令仪。
上目至言,庙食不隳。

白话文翻译

只有那位年轻人,受到了特赐和期望。
他与贤者一同前行,得到了圣人的教导。
彬彬有礼,仪态端庄。
仰望至高的教诲,庙中的祭品依然完好无损。

注释

  • 惟彼子之:指代特定的年轻人。
  • :赐予、给予。
  • 伯期:象征着期望、期许。
  • :指有德行的人。
  • 彬彬雅道:形容文雅的风范和道德。
  • 翼翼令仪:小心翼翼,恭敬有礼。
  • 上目至言:仰望高尚的言辞。
  • 庙食不隳:祭品未曾损坏,表示对神明的尊重。

典故解析

此诗中的“圣而师”暗指古代圣贤的教诲,强调学习和尊重贤者的价值。庙食的完好无损象征着对传统和祖先的尊重,反映了中国古代重视祭祀的文化传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构,字孟頫,号宸翰,宋代著名诗人及书法家,曾为宋理宗。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常常表现出对历史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复兴并存的时期,诗人试图通过这首诗表现对贤者的尊重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诗歌鉴赏

《文宣王及其弟子赞 其四十九》是一首颂扬贤者和青年追求卓越的诗。诗中通过对年轻人的描绘,传达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开头“惟彼子之”直接点名,表明对年轻人的关注和期待,暗示他将承载未来的希望。接着“与贤并进”的描写,突出了学习和进步的重要性,强调了与贤者的同行是通向智慧的必经之路。

“彬彬雅道”与“翼翼令仪”的组合,展示了年轻人应有的修养和态度,恭敬和有礼的姿态使得他在道德和文化上更为出众。“上目至言”则表示对高尚的追求,仰望那些智慧的教诲,显示出一种尊重的心态。而最后一句“庙食不隳”则寓意着尊重传统和文化的延续,反映了对神灵和历史的敬畏。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文宣王及其弟子的颂赞,更是对年轻一代寄予厚望的表达,激励他们在追求智慧与道德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惟彼子之,锡伯期思。

    • 这句强调特定的年轻人,暗示他受到的期望和关注。
  2. 与贤并进,得圣而师。

    • 表达与贤者共进的重要性,强调学习圣贤的教导。
  3. 彬彬雅道,翼翼令仪。

    • 形容年轻人的文雅和礼仪,表现出对修养的重视。
  4. 上目至言,庙食不隳。

    • 表达对高尚教诲的仰望,以及对传统的尊重。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彬彬雅道,翼翼令仪”,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年轻人比作承载希望的对象,象征着未来的可能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对贤者的尊重与学习,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表达对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德行和智慧,代表着学习的目标。
  • 庙食:祭品,象征对传统和历史的尊重。
  • :年轻人,象征未来的希望与潜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该诗中提到的“贤”指的是什么?

    • A. 无德之人
    • B. 有德之人
    • C. 只为自己的人
    • D. 任何人
  2. “庙食不隳”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对神明的不尊重
    • B. 对传统的尊重
    • C. 对食物的浪费
    • D. 对历史的遗忘
  3. 诗中提到的“翼翼令仪”是形容什么?

    • A. 轻松自在
    • B. 小心谨慎
    • C. 狂妄自大
    • D. 无所畏惧

答案

  1. B. 有德之人
  2. B. 对传统的尊重
  3. B. 小心谨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论语》:孔子的教诲,强调对贤者的学习。
  • 《岳阳楼记》:范仲淹的作品,表达人生的理想与责任。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李白强调豪放与饮酒的快意,而赵构则注重于礼仪和对贤者的尊重,表现出不同的文化价值观。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精选》
  • 《宋代文学研究》
  • 《赵构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