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仰止狄皙,抱负渊通。
游泳德化,扬厉素风。
伟识既异,持教乃隆。
厥志茂焉,毖祀无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文宣王及其弟子的赞美。诗人仰慕狄皙的高尚品德与抱负,认为他是深具智慧的人。狄皙在德行和教化方面如同游泳般自由,倡导着优良的风尚。他的见识与众不同,教导学生的功德也大有成就。文宣王及其弟子的志向高远,祭祀的恩泽将是无尽的。
注释
- 狄皙:古代著名的贤人,象征高尚的德行。
- 德化:指的是通过德行影响他人的过程。
- 素风:指的是清白高尚的风尚。
- 伟识:非凡的见识和智慧。
- 持教:教授和教育的行为。
- 厥志:他们的志向。
- 毖祀:谨慎地祭祀,意指对祖先的崇敬与缅怀。
典故解析
狄皙在中国古代典籍中被称为道德的象征,代表着高尚人格与理想追求。诗中提到的“仰止”即是追求高尚品德的态度,体现了文宣王及其弟子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构(1107-1187),即宋理宗,是南宋的一位皇帝,他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赵构的诗词作品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著称,常常表达对理想和道德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外敌入侵的背景下,诗人通过赞美文宣王及其弟子,寄托了对理想治国和教育的期望,反映了当时文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文宣王及其弟子的赞美,展现出诗人对传统道德和教育价值的推崇。开头的“仰止狄皙”即传达出一种崇高的敬仰之情,表现出诗人对高尚人格的追求。接下来的“游泳德化”则生动地描绘了道德教育的流畅与自然,体现了理想教育应如水般滋润万物、无声无息却深刻有效。诗中“伟识既异”强调了文宣王及其弟子在思想上的独特性,他们的教育和教导有着明显的成就和影响力,最终形成了“厥志茂焉,毖祀无穷”的理想境界,表现出对祖先和文化的尊重。
整首诗充满了对道德、教育和理想的追求,既有对历史伟人的追忆,又有对未来的展望,深刻反映了诗人在时代动荡中对文化和道德理想的坚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仰止狄皙:表达对狄皙的崇敬,仰慕其高尚品德。
- 抱负渊通:强调狄皙的抱负深远且通达。
- 游泳德化:形象地描绘德行如水般流淌,影响他人。
- 扬厉素风:提倡清正高尚的风气。
- 伟识既异:指他们的见识与众不同,具有独到之处。
- 持教乃隆:教育的成就与日俱增。
- 厥志茂焉:他们的志向和理想更加茂盛。
- 毖祀无穷:对祖先的祭祀和敬仰将是无尽的。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教育比作水,形象生动。
- 对仗:如“伟识既异,持教乃隆”,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赞美高尚的人格与理想教育,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与深远影响,表达了对文宣王及其弟子教育成就的认可和对未来道德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狄皙:象征道德与智慧的化身。
- 德化:象征教育与影响力。
- 素风:象征清白与高尚的风气。
- 伟识:象征非凡的智慧与见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仰止狄皙”中“仰止”的意思是: A. 追求
B. 遇见
C. 远离
D. 反对 -
诗中提到的“德化”主要指的是: A. 道德教育的影响
B. 文化传承
C. 个人修养
D. 物质财富 -
“伟识既异”的意思是: A. 见识平凡
B. 见识独特
C. 见识渺小
D. 见识无知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呈现了对自然和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李白更加强调个人的豪情与自由,而赵构则注重道德与教育的传承。两者虽主题不同,但均体现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