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宣王及其弟子赞 其七十二》

时间: 2025-01-11 16:48:57

彭衙高士,经籍是亲。

赞成德艺,协于彝伦。

厎绩圣道,斯肖素臣。

优哉游哉,学以致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彭衙高士,经籍是亲。
赞成德艺,协于彝伦。
厎绩圣道,斯肖素臣。
优哉游哉,学以致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歌赞美了彭衙的高士,他们的学问与经典相亲密,赞扬他们的德行与艺术成就,与传统的礼仪规范相契合。通过努力实践圣人的教导,他们堪称是清白的官员。生活悠闲自在,学习成为了他们自我修养的途径。

注释

  • 彭衙:指的是彭衙这个地方,历史上有名士聚集于此,代表有学问的人士。
  • 高士:高洁的人士,指有高尚品德和学问的人。
  • 经籍:经典书籍,这里指代儒家经典,是士人学习的主要内容。
  • 德艺:德行和艺术,指道德修养和才艺表现。
  • 彝伦:指传统的伦理与规范。
  • 厎绩:成就,施行的业绩。
  • 素臣:清白的官员,形容为人正直。
  • 优哉游哉:生活悠闲自在的样子。
  • 学以致身:通过学习来修身养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构(1082年-1142年),字孟頫,号宣和,北宋末年及南宋初年政治家、书法家、诗人。赵构是宋朝的第一个皇帝,建立了南宋。在文学上,他擅长诗词,风格多变,常以豪放与细腻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赵构在位期间,提倡文化,重视儒学,鼓励士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诗反映了他对士人德行的重视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崇。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彭衙高士的赞美,展现了士人的理想形象。诗中强调了学问与德行的重要性,认为士人的修养不仅仅是学术上的追求,更在于道德的实践。诗人通过对比,呈现出高士们与传统礼仪的和谐共存,表现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整首诗的结构紧凑,意象清晰,充分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的最后一句“学以致身”更是点明了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修身,强调了知识的实践性。整首诗气韵悠长,既有对士人理想的赞美,也隐含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传统的尊重。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彭衙高士:开篇直接点明对象,传达了对彭衙士人的崇敬。
    2. 经籍是亲:强调他们对经典书籍的亲近与重视。
    3. 赞成德艺:歌颂他们的道德与艺术成就。
    4. 协于彝伦:说明他们的行为符合传统的伦理标准。
    5. 厎绩圣道:表明他们在实践圣人教义方面的成就。
    6. 斯肖素臣:指出他们的品行清白,堪称为官的楷模。
    7. 优哉游哉:描绘他们的生活状态,悠闲自在。
    8. 学以致身:强调学习的目的在于修身。
  • 修辞手法

    • 对仗:上下句形成对仗的结构,如“德艺”与“彝伦”。
    • 意象:通过“高士”、“经籍”等意象传达出士人的高尚追求。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赞美有德行、有才艺的士人,强调学习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意象分析

  • 高士:象征着理想的人格与学问的追求。
  • 经籍:代表着知识的积累与文化的传承。
  • 德艺:体现了道德与艺术的结合,反映了宋代文人的价值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主要赞美的是哪个地方的士人?
    A. 彭衙
    B. 沂水
    C. 太行
    D. 长安

  2. “学以致身”这一句强调了学习的什么目的?
    A. 知识的积累
    B. 修身养性
    C. 社会地位的提升
    D. 经济的富裕

  3. 诗中提到的“高士”主要指代什么样的人?
    A. 有权势的人
    B. 有高尚品德和学问的人
    C. 富有的人
    D. 有名望的人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滕王阁序》:王勃的经典作品,表达了对理想与人生的思考。
  • 《静夜思》:李白的诗作,反映了对故乡的思念和情感的深邃。

诗词对比

  • 比较赵构的诗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两者都包含对理想士人生活的向往,但赵构更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尊重,陆游则融入了更多的个人情感与历史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收录了大量宋代诗人的作品与分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对古代文学的整体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