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眼儿媚•江上鸳鸯
董以宁 〔明代〕
初春嫩绿染香溪。鸳鸯作阵飞。迷香曲处,双双三六,若个情痴。新来怕见离愁事,镇日并头栖。韩朋冢下,窦家机上,不肯相依。
白话文翻译:
初春时节,嫩绿的草叶染上了香溪的水面。鸳鸯成群结队地嬉戏飞翔。在芳香的曲径旁,成双成对的鸳鸯就像那情痴一般。新来的人儿害怕看到离愁别绪的事情,整天只能在一起栖息。韩朋的墓地下,窦家的机杼旁,他们却不愿意相互依偎。
注释:
- 嫩绿:指春天新长出的绿草,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 香溪:指散发香气的溪水,营造出一种温馨的环境。
- 鸳鸯:成双成对的鸟,象征着爱情和忠贞。
- 迷香曲处:指芳香的曲径,营造出青涩美好的氛围。
- 情痴:指对爱情的痴迷。
- 韩朋冢:指韩愈的墓,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寓意着对过去的怀念。
- 窦家机:指窦娥的故事,象征着离愁别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以宁,明代女诗人,才情出众,擅长写作古诗词。她的作品常常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初春,正值生机勃勃的季节。诗人通过描写鸳鸯的欢愉与自己的离愁,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以及对往昔的怀念。
诗歌鉴赏:
《眼儿媚•江上鸳鸯》是一首充满春意和情感的诗作,诗人在初春的氛围中,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鸳鸯的美丽和生动,象征着爱情的美好与纯洁。开头的“初春嫩绿染香溪”便给人一种新生与希望的感觉,描绘了春天的生机。接着,鸳鸯的出现则引出了情感的主题,成双成对的鸳鸯不仅仅是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是一种对完美爱情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新来怕见离愁事”,让人感受到一种隐隐的忧伤。诗人对爱情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正如那对鸳鸯在一起栖息,却又无法摆脱外界的离愁。最后提到“韩朋冢下,窦家机上”,更是通过历史与文学的典故,加深了诗的情感深度。这句暗示了古往今来的爱情悲剧,使得整首诗不仅仅停留在自然的描绘上,更是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初春嫩绿染香溪”:春天的嫩绿草叶映衬着清香的溪水,生机勃勃。
- “鸳鸯作阵飞”:鸳鸯在空中成群飞舞,象征着和谐美好的爱情。
- “迷香曲处,双双三六,若个情痴”:在香气弥漫的曲径旁,成对的鸳鸯让人想起痴情的人。
- “新来怕见离愁事,镇日并头栖”:新来的人害怕见到离别的愁苦,整天与爱侣相依。
- “韩朋冢下,窦家机上,不肯相依”:提到历史人物,表达对过去爱情的怀念与悲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双双三六”比喻鸳鸯的成双成对,象征美满爱情。
- 拟人:“不肯相依”赋予鸳鸯以人的情感,表现出情感的执着。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离愁的无奈,通过生动的意象与典故,展现了古往今来的爱情悲剧,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对失去的痛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鸳鸯:象征爱情与忠贞。
- 春天:象征生机与希望。
- 香溪:营造出温馨与浪漫的氛围。
- 离愁:代表对爱情的失去与忧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鸳鸯”象征着什么? A. 友情
B. 爱情
C. 离别
D. 忘记 -
诗的开头描写了什么季节? A. 夏季
B. 秋季
C. 冬季
D. 春季 -
诗中提到的“韩朋冢”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韩愈
B. 李白
C. 杜甫
D. 白居易
答案:
- B
- D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相见欢•林花谢了》:李煜的作品,表达了对失去爱情的感伤。
- 《钗头凤•世情薄》:陆游的作品,探讨爱情与命运的无常。
诗词对比:
- 比如与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对比,探讨离别与思念的主题,杜甫的诗中更多地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而董以宁的诗则侧重于对爱情的渴望与离愁的感慨。
参考资料:
- 《明清诗词选》:对明清时期的诗词进行全面的收录与分析。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典诗词的技巧与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