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眼儿媚(钱别)
作者: 陈诜 〔宋代〕
鬓边一点似飞鸦。
休把翠钿遮。
二年三载,千拦百就,今日天涯。
杨花又逐东风去,随分入人家。
要不思量,除非酒醒,休照菱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开头提到鬓角上飘逸的秀发,宛如飞翔的乌鸦,别再用翠钿来遮掩了。经过两年三载的相思,无数次的阻拦,今天却已是天各一方。杨花又随东风飘去,飘落到各家各户。若不去思念,除非等到酒醒,才不再去照镜子看那水波荡漾的影子。
注释:
字词注释:
- 鬓边:指头发的鬓角部分。
- 飞鸦:比喻黑色的头发,形象生动。
- 翠钿:一种用金属做的装饰品,通常是用来装饰头发的。
- 二年三载:指相思的时间,二年三载即两年三年。
- 千拦百就:形容经历了很多的磨难与阻碍。
- 天涯:指远方,形容两人相隔甚远。
- 杨花:杨树的花,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 照菱花:照镜子时看到的影子,寓意对往事的回忆。
典故解析:
“杨花”常常用来象征离别和思念,古代诗歌中常见,代表着随风飘散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诜,字仲甫,号竹山,宋代词人,以词风细腻、情感真挚著称。其作品多描写离愁别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眼儿媚》创作于作者与爱人分别之时,表达了对恋人的思念与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男女情感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眼儿媚》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的愁绪。开篇以“鬓边一点似飞鸦”引入,生动地描绘了女子的柔美,暗示了离别时的无奈与伤感。接下来的“休把翠钿遮”,则表现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眷恋与不舍。词中“二年三载,千拦百就”,通过时间的流逝与阻碍,强调了相思的艰难与深重。
“杨花又逐东风去”,在画面中引入了自然的元素,象征着无情的时光与离别的苦痛。最终一句“要不思量,除非酒醒,休照菱花”,更是将思念的情感推向高潮,展现了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巧妙,既有对现实的反思,也有对美好回忆的怀念,情感真挚,富有诗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鬓边一点似飞鸦:描写女子的秀发如同飞翔的乌鸦,生动形象。
- 休把翠钿遮:表达对美好回忆的珍视,望不再用饰品遮掩自己的思念。
- 二年三载,千拦百就,今日天涯:时间的流逝与阻碍,让彼此的距离愈加遥远。
- 杨花又逐东风去,随分入人家:自然的变化象征着人事的无常,思念之情难以避免。
- 要不思量,除非酒醒,休照菱花:内心的挣扎,唯有在酒醒时才能暂时忘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头发比喻为“飞鸦”,强调其美丽与轻盈。
- 拟人:杨花随风飘去,赋予了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千拦百就”,增强了词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围绕着离愁与思念展开,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爱情的执着。情感深沉,触动人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鬓边:象征青春与美丽。
- 飞鸦:象征自由与飘逸。
- 杨花:象征离别与思念。
- 菱花:象征自我反思,内心的挣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鬓边一点似飞鸦”的比喻是指什么?
A. 头发
B. 眉毛
C. 眼睛 -
“二年三载”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思念
C. 忧伤 -
诗中提到的“杨花”象征着什么?
A. 春天
B. 离别
C. 繁荣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写离愁别绪,情感细腻。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展现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对比:
- 与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对比,二者都表现了对爱情的向往,但陈诜的作品更注重内心的挣扎与思念。
- 比较李白的《将进酒》:李白的豪放与陈诜的细腻形成鲜明对比,分别反映了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词源》
- 《古典诗词鉴赏》
通过以上内容,用户能更好地理解《眼儿媚》的诗意与情感,提升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