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瓶中杂花七首 其二》

时间: 2024-09-19 21:59:06

香中人道睡香浓,谁信丁香臭味同。

一树百枝千万结,更应薰染费春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香中人道睡香浓,谁信丁香臭味同。一树百枝千万结,更应薰染费春工。

白话文翻译:

有人说香气中带着睡意的浓香,谁会相信丁香的气味也会如此难闻呢?一棵树上结满了百枝千花,想必这又是花香的熏染,浪费了春天的工夫。

注释:

  • 香中:在香气中。
  • 睡香:一种令人昏昏欲睡的香气。
  • 丁香:一种花,通常有香气,诗中用以对比。
  • 臭味:难闻的气味。
  • 一树百枝千万结:形容树上开满了花。
  • 薰染:熏染、影响。
  • 春工:春天的时光和劳作。

典故解析:

丁香:常用作比喻香气或情感,诗人通过丁香的香味来传达对人们感知的反思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明,号山谷,金朝著名诗人、词人,兼具文学与政治才能,一生致力于诗词创作与社会政治,作品以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著称。

创作背景:

《赋瓶中杂花七首》是元好问在金朝时期创作的一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复杂的情感。本诗写于春天,正值万物复苏之际,诗人通过对花香的描写,表达了对爱情和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对香气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与生活的多样性。开头以“香中人道睡香浓”引入,立即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表达了香气的迷人与令人沉醉的感觉。而后“谁信丁香臭味同”则出乎意料地引入了对比,丁香的香气虽美,却也可能带来令人反感的味道,暗示了生活中美好与丑陋的并存。接下来的“一树百枝千万结”描绘了繁花似锦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丰盈。然而,诗的最后一句“更应薰染费春工”,则隐含着对这一切美好的思考,似乎在提醒人们,春天的美丽是需要付出努力去维护的,这种努力也可能是徒劳无功的。整首诗通过香气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复杂而深邃的情感,既有对美好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香中人道睡香浓:人们在香气中沉醉,仿佛迷失于其中,感受到一种浓浓的睡意。
  2. 谁信丁香臭味同:引入丁香的气味,质疑人们对香气的认知,暗示即使是美的事物也可能有负面的方面。
  3. 一树百枝千万结:描绘出春天繁花似锦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繁荣。
  4. 更应薰染费春工:反思这一切的美丽是否真的值得,似乎在表达一种对生活的无奈和思考。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香气与臭味的对比,突出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 象征:花的盛开象征着生命与爱情的美好,同时也暗示了努力与失落的关系。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人生的多面性,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通过香气的描绘,揭示了生活中美与丑、丰盈与失落的辩证关系。

意象分析:

  • 香气:象征着美好与诱惑,代表着生活中的期望与追求。
  • 丁香:既是美的象征,也引发反思,代表生活的复杂性。
  • 春天: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然而又伴随努力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主要讨论什么主题?

    • A. 春天的美好
    • B. 生活的复杂性
    • C. 爱情的甜蜜
    • D. 花的香气
  2. 诗中提到的“丁香”代表什么?

    • A. 纯洁
    • B. 美好与丑陋的并存
    • C. 暴风雨
    • D. 友情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定风波》

诗词对比:

  • 元好问与李清照的作品在描写自然与情感方面有相似之处,但李清照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元好问则更倾向于对社会的反思。

参考资料:

  • 《金代诗词选》
  • 《元好问研究》

以上内容为对《赋瓶中杂花七首 其二》的全面解析与学习材料,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