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儿媚 题画屏秋思图》

时间: 2025-02-04 15:30:39

轻帘半截上钩才。

蕉叶响瑶阶。

屏山当面,阑干背后,人自天涯。

支颐何事恹恹甚,玉腕懒慵抬。

雁儿消息,梦儿凭据,一地胡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轻帘半截上钩才。蕉叶响瑶阶。屏山当面,阑干背后,人自天涯。支颐何事恹恹甚,玉腕懒慵抬。雁儿消息,梦儿凭据,一地胡猜。

白话文翻译:

轻盈的帘子半挂在钩上,蕉叶在瑶台上轻轻摇曳。屏风在眼前,栏杆在身后,我却身在天涯。托着下巴,心事重重,懒得抬起玉腕。雁儿传来的消息,梦中得到的凭据,满地都是胡乱的猜测。

注释:

  • 轻帘:轻薄的帘子,形容轻柔的感觉。
  • 瑶阶:指美丽的台阶,这里可能暗喻华丽的环境。
  • 阑干:栏杆,通常用于屋檐或阳台,象征隔绝和遥远。
  • 支颐:托着下巴,表示沉思或无聊。
  • 恹恹:形容无精打采的样子。
  • 玉腕:形容女子的手腕,强调其柔美。
  • 雁儿消息:指大雁的迁徙,常用来象征音信。
  • 梦儿凭据:梦中所得到的证据,暗示思念和幻想。

典故解析:

“雁儿消息”常见于古诗词中,雁作为候鸟,常被用来象征离别与思念。此句通过雁的迁徙来隐喻作者对远方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宪融(1865-1933),字子材,号梦竹,江苏人,近代著名诗人及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眼儿媚 题画屏秋思图》创作于作者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个人处于思索与怀旧的状态,诗中展现了对往昔的思念与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在秋季时节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开头的“轻帘半截上钩才”营造了一种轻柔而又略显孤寂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那份无奈的等待。接着,蕉叶的摇曳与瑶阶的映衬,增添了几分优雅与愁绪。随着意境的展开,“屏山当面,阑干背后”,身处的空间渐渐被隔离,仿佛整个人被困在了这片思绪之中。

在后半部分,作者通过“支颐何事恹恹甚”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力感,而“玉腕懒慵抬”则进一步强调了那种无精打采的状态,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惆怅。最后的“雁儿消息,梦儿凭据”,则如同一声叹息,既有对远方的期盼,也有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与丰富的情感,呈现了一个人在秋日的孤独与思乡,让人感受到那股淡淡的忧伤与美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轻帘半截上钩才:帘子轻轻挂住,展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2. 蕉叶响瑶阶:蕉叶在风中轻响,增添了一丝生动。
  3. 屏山当面,阑干背后:空间的隔绝,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4. 人自天涯: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感。
  5. 支颐何事恹恹甚:内心困惑而无精打采。
  6. 玉腕懒慵抬:形象地表现出无力感。
  7. 雁儿消息,梦儿凭据:思念的寄托与幻想的交织。
  8. 一地胡猜:胡乱的猜测,表明情感的复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雁儿”,形象而生动。
  • 拟人:蕉叶的响声仿佛在诉说心情。
  • 对仗:如“屏山当面,阑干背后”,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色的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表达,揭示了人们在孤独与思念中所体验的复杂情感,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往昔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轻帘:象征柔和与宁静。
  • 蕉叶:代表生机与变化。
  • 屏山与阑干:象征隔绝与距离。
  • 雁儿:代表音信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轻帘半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孤独
    B. 喜悦
    C. 愤怒

  2. “雁儿消息”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音信与思念
    C. 权力

  3. 诗中“支颐”这一动作表现了怎样的情态? A. 兴奋
    B. 思索与沉默
    C. 快乐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温庭筠《梅花落》

诗词对比:

与温庭筠的《梅花落》相比,顾宪融的《眼儿媚》更多地体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思索,而温庭筠则侧重于对自然美的描绘与感慨。两者都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但情感基调各异。

参考资料:

  1. 《古典诗词鉴赏》
  2. 《诗词与人生》
  3. 《顾宪融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