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九水还庐山
作者: 邢昉 〔清代〕
江舟弥不易,此日见朝霜。
书寄他僧去,路因寒月长。
彭蠡一衲远,云雾六朝荒。
数雁烟边没,离心愈渺茫。
白话文翻译:
这条江上的船行驶得不容易,今天早晨看到了霜冻。书信寄给远方的僧人,路途因为寒冷的月光而显得漫长。彭蠡湖上的一位僧人远在天边,云雾弥漫的地方六朝旧地已荒凉。几只大雁在烟雾中渐渐消失,心中的离愁愈发渺茫。
注释:
- 江舟:指在江上行驶的船只。
- 弥不易:形容行舟困难。
- 朝霜:早晨的霜,暗示天气寒冷。
- 书寄他僧:将书信寄给他人,特别是僧人。
- 彭蠡:指彭蠡湖,古代六朝时期的一个著名地方。
- 云雾六朝荒:六朝时期的遗迹在云雾中已变得荒凉。
- 数雁烟边没:几只大雁在烟雾中消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邢昉,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反映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邢昉生活于一个动荡的时代,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使其诗作充满了哲理与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送友人归庐山时,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诗中描绘的江舟、霜晨、寒月等意象,展现了自然的冷清与人心的孤寂,寓意深远。
诗歌鉴赏:
《送九水还庐山》是一首抒情诗,通过描绘江舟行驶的艰难和自然景色的苍凉,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句“江舟弥不易”即设定了艰难的背景,接着“此日见朝霜”则进一步渲染出环境的寒冷与孤独,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人通过“书寄他僧去”这一细节,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思念,同时也暗示着一种离别的无奈与沉重。
随着诗句的深入,“彭蠡一衲远”以及“云雾六朝荒”,不仅是对地理的描绘,也是对历史的追忆。彭蠡湖的僧人象征了那段历史的远去,而“云雾”则暗含着时间的模糊与无情,让人感受到一种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
最后通过“数雁烟边没,离心愈渺茫”收尾,几只雁飞走的意象,象征着友人的离去,带走了诗人心中的牵挂与愁苦。这首诗以自然景象映衬人心情绪,情景交融,极富感染力,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舟弥不易:行船在江上十分艰难,暗示着行程的坎坷。
- 此日见朝霜:今天早晨看到了霜,描绘了严寒天气的景象。
- 书寄他僧去:书信寄给远方的僧人,表现思念之情。
- 路因寒月长:寒冷的月光让路途显得漫长,增加了离别的孤独感。
- 彭蠡一衲远:彭蠡湖上远方的僧人,象征着遥远的友谊。
- 云雾六朝荒:六朝时期的遗迹在云雾中已变得荒凉,表现历史的沧桑。
- 数雁烟边没:几只大雁在烟雾中消失,象征着离愁的加深。
- 离心愈渺茫:离别使得心中的思念愈发模糊与渺茫。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大雁的消失比作离别的心情,增添情感深度。
- 对仗:上下句的意象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舟:象征人生的旅程与艰辛。
- 朝霜:代表冷清与孤独的环境。
- 寒月:暗示孤独与思念。
- 彭蠡:象征历史与失落的记忆。
- 雁:象征离别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江舟弥不易”意指什么?
- A. 船在江上行驶困难
- B. 船已经到达目的地
- C. 船很快就能到达
-
“书寄他僧去”中的“他僧”指的是?
- A. 朋友
- B. 僧人
- C. 自己
-
本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思念与孤独
- C. 愤怒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王之涣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送友人》同样表达了离愁别绪,但其意象更为开阔,充满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 杜甫的《登高》则通过对山河壮丽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情感更加激昂与沉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