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西湖白文公祠附祀樊谏议敬题》
时间: 2025-04-28 02:45: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西湖白文公祠附祀樊谏议敬题
作者: 梅冷生 〔近代〕
鸾鹤天空,仙乐降诗魂又醒。
沧桑里镜湖无恙,依约沤盟。
长庆风流犹昨日,一龛香火伴今生。
起容歌满舞秋迎神,山黛横。
名园记,文献征。
崇祠祀,露霜零。
聚人间宾主,天上精灵。
邻近水仙清气味,泉分六一冽芳馨。
愿长留高席位名公,千载情。
白话文翻译:
在空中飞舞的鸾鹤,仙乐的声响使我的诗魂再一次苏醒。
在沧桑的岁月里,镜湖依然安然无恙,仿佛依旧保持着我们曾经的约定。
长庆年间的风流佳人仿佛就在昨日,香火缭绕的香案伴随我今生。
迎接神灵的秋天,歌声和舞蹈齐聚,远处山色如黛。
名园的记载,文献的追寻。
崇祠祭祀,露珠在清晨的霜中闪烁。
人间宾主汇聚,天上的神灵相伴。
邻近的水仙散发清香,泉水分流出六一的芳香。
愿名公永远留在高位,千年情谊长存。
注释:
- 鸾鹤: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美好与祥和。
- 仙乐:神仙演奏的乐曲,寓意高雅和超凡。
- 镜湖:指西湖,象征着美丽与宁静。
- 长庆:唐代的一个年号,象征盛世与繁华。
- 崇祠:指对先贤的崇敬和祭祀。
- 水仙:一种花,象征高洁与优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冷生,近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其诗歌多受传统文化影响,融合了个人情感与历史名胜的沉思。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对西湖白文公祠的拜访之际,诗人在此地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积淀,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满江红·西湖白文公祠附祀樊谏议敬题》以优美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西湖的美丽与历史的厚重。诗中通过“鸾鹤”、“仙乐”等意象开篇,营造出一种超然的氛围,仿佛让人进入一个仙境。接着,诗人通过“镜湖无恙”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美好往昔的怀念。
长庆风流的提及,让人联想到唐代的繁华与盛世,而“香火伴今生”则体现了诗人对先贤的崇敬与向往,表达了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的交融。之后,诗人描绘了迎接神灵的盛大场景,展现了人间与天上交汇的美好愿景。
整首诗在情感上将个人的思索与对历史文化的敬仰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历史长河的沉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鸾鹤天空:象征高洁与美丽的神鸟在空中飞翔,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 仙乐降诗魂又醒:神仙的音乐唤醒了诗人的创作灵感,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渴求。
- 沧桑里镜湖无恙:尽管历史变迁,西湖依旧保持着它的美丽,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 长庆风流犹昨日:长庆年间的繁华仿佛就在眼前,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一龛香火伴今生:香火缭绕,象征着对先人的崇敬与纪念。
- 起容歌满舞秋迎神:迎接秋天的神灵,展现了祭祀的庄重与热闹。
- 山黛横:描绘了远山的美丽,增添了诗的意境。
- 名园记,文献征:记载历史与文学的珍贵,体现对文化的追求。
- 崇祠祀,露霜零:祭祀的庄重与清晨露珠的清新,形成鲜明对比。
- 聚人间宾主,天上精灵:人间与天上相聚,象征人神共融的和谐。
- 邻近水仙清气味:水仙花的香气,象征高洁与优雅。
- 泉分六一冽芳馨:泉水分流,象征着自然的清新与生命的延续。
- 愿长留高席位名公,千载情:希望先贤长留世间,情谊长存,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鸾鹤”比喻高洁的情操。
- 拟人:如“仙乐降”,赋予乐曲生命。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多处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西湖美景与历史文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对先贤的崇敬,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历史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鸾鹤:象征美好与祥和。
- 香火:象征对先人的敬仰与追思。
- 水仙:象征高洁与清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满江红》中的“鸾鹤”象征什么? A. 悲伤
B. 高洁与美好
C. 努力 -
“香火伴今生”中“香火”指的是什么? A. 烟火
B. 对先人的祭祀
C. 生活的烦恼 -
诗中提到的“长庆”是哪个朝代的年号? A. 宋
B. 唐
C. 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与《满江红》均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历史的思考,但《水调歌头》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满江红》则更加强调对历史与文化的敬仰。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赏析与创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