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陇州咏物诗四首选二 其一 蝉》 作者:林寿图 〔清代〕
寄托在高旷,翻遭俗耳惊。
千崖集秋气,万木奏商声。
歌有楚骚逸,言如晋代清。
谅因发幽滞,天籁自孤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蝉的赞美与感慨。蝉栖息在高高的树梢,然而它的歌声却常常惊扰到那些世俗之耳。秋天的气息聚集在千山万岭之间,万木齐奏起商音,形成一曲和谐的自然乐章。蝉的歌声如同《楚辞》中逸散的情感,语言则清朗如晋代的诗篇。这大概是因为它在幽深的环境中发声,仿佛天籁之音,独自鸣唱。
注释:
- 寄托:安置、栖息。
- 高旷:高远的地方。
- 翻:反而、却。
- 俗耳:世俗之人耳中。
- 千崖:许多山崖。
- 奏商声:演奏出商调的音乐。
- 楚骚:指《楚辞》,表现出一种逸散的美。
- 晋代清:指晋代诗词的清丽风格。
- 谅:大概、可能。
- 幽滞:幽静而滞留的环境。
- 天籁:自然之音。
典故解析:
《楚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抒发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现出深邃的情感与哲理。《晋代清》主要指的是晋代诗歌风格的清新和简练,代表如陶渊明等诗人所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林寿图,清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著称。其作品多描写山水、花鸟等自然景物,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蝉的描写,寄托了对高洁理想的追求与对世俗的反思。
诗歌鉴赏:
林寿图的《蝉》是一首通过蝉的歌声反映内心情感与自然和谐的诗作。诗人以蝉为媒介,表达了对高远境界的向往。开头两句“寄托在高旷,翻遭俗耳惊”展示了蝉在高处歌唱的孤独与不被理解,揭示了诗人与世俗的隔阂。接着的“千崖集秋气,万木奏商声”描绘出秋日山崖的景象,声韵交融,形成一幅动人的自然画面,诗人在此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美。后两句提到的“歌有楚骚逸,言如晋代清”则将蝉的歌声与古代诗歌的优雅相提并论,表明诗人对古典文化的崇敬与怀念。最后一句“谅因发幽滞,天籁自孤鸣”则点出了诗人对蝉的理解与共鸣,体现了他对自然与内心孤独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寄托在高旷:蝉栖息于高远的地方,象征着追求理想的高洁。
- 翻遭俗耳惊:蝉的歌声却被世俗耳所惊扰,暗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 千崖集秋气:描绘秋天的氛围,山崖间的清新气息。
- 万木奏商声:树木齐声歌唱,营造出和谐的自然音景。
- 歌有楚骚逸:蝉的歌声如同《楚辞》,表达出深远的情感。
- 言如晋代清:蝉的言辞清晰明了,寓意其高洁的精神。
- 谅因发幽滞:蝉的歌声源于幽深的环境,体现其孤独感。
- 天籁自孤鸣:蝉的鸣叫如同天籁,自然之音独自流淌。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蝉的歌声比作古代诗歌,强调其艺术价值。
- 拟人:赋予蝉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千崖集秋气,万木奏商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高洁理想的追求和对世俗的反思,体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
意象分析:
- 蝉:象征高洁与孤独,表达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 高旷:象征理想的境界和追求的高度。
- 秋气:自然的变化,象征生命的流转与时间的流逝。
- 商声:寓意和谐与共鸣,代表自然的音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蝉栖息的地方是? a) 低矮的草丛
b) 高旷的树梢
c) 流水的旁边 -
诗中提到的“楚骚”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古代诗歌
c) 一种植物 -
诗人将蝉的歌声比作什么? a) 晋代的诗歌
b) 一种饮品
c) 天上的星星
答案:
- b) 高旷的树梢
- b) 古代诗歌
- a) 晋代的诗歌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感悟自然与人生。
- 李白《夜泊牛津》: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
诗词对比:
- 林寿图《蝉》 vs. 杜甫《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但林寿图更侧重于高洁理想的追求,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社会动荡中的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赏析与研究》
- 《诗经与楚辞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