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沧同登西城楼以诗见示次元韵》

时间: 2025-01-11 09:11:17

长乐门开晓角愁,谈兵人老雪盈头。

咸京自昔兴亡地,渭水无情日夜流。

莽荡川原连战垒,艰难刍秣唱军筹。

玉关定远今谁属,怅立西风缥缈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乐门开晓角愁,
谈兵人老雪盈头。
咸京自昔兴亡地,
渭水无情日夜流。
莽荡川原连战垒,
艰难刍秣唱军筹。
玉关定远今谁属,
怅立西风缥缈楼。


白话文翻译:

长乐门在晨曦中打开,心中愁苦如角声般响起;
谈论战争的老人,满头白雪,岁月不饶人。
咸阳城曾经是兴亡之地,
渭水则无情地日夜奔流不息。
辽阔的川原上连绵不绝的是战斗的营垒,
艰难的粮草问题让军队不得不唱起调子。
如今玉关和定远的归属又在谁的手中?
我怅然地站在西风中的高楼上,思绪缥缈。


注释:

  • 长乐门:长乐门是古代长安的城门,象征着繁华与兴盛。
  • 晓角愁:晨曦中的号角声,传达出忧愁的情绪。
  • 咸京:即咸阳,古代秦国的都城,历史上的兴亡之地。
  • 渭水:流经陕西的河流,象征着历史的流逝与无情。
  • 莽荡川原:广阔的草原,意指战事的频繁。
  • 艰难刍秣:指的是军队在战斗中所需的粮草问题。
  • 玉关、定远:都是古代重要的关隘,暗示着军事战略的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寿图,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与历史感慨为主。其风格多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的忧虑。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登上西城楼时,受到历史兴亡与现实困境的启发,表达了对过去盛世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历史的兴亡与个人的孤独,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对时局的思考。开篇的“长乐门开晓角愁”,将读者带入一种清晨的宁静与忧愁的氛围,象征着一个新的开始,却又隐含着对过去的追忆。紧接着,诗人以“谈兵人老雪盈头”描绘了老兵的无奈与沧桑,使得历史的重量感更加明显。

接下来的“咸京自昔兴亡地”进一步深化了历史的主题,咸阳作为古都,其兴亡历程引发了诗人的沉思。渭水的“无情”则象征着历史的无情流逝,无论人们如何回首,时间始终不再停留。

在“莽荡川原连战垒”中,诗人描绘了战场的惨烈与无尽,艰难的生活与战争的残酷交织在一起,令人感到深深的无奈。最后的“玉关定远今谁属”引出了对未来的迷茫,诗人在西楼上感受到的孤独与渺小,令人动容。

整首诗情感深邃,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现实的无奈,结构紧凑,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家国、历史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长乐门开晓角愁:长乐门的开启象征着新的一天,但愁苦的情绪却伴随而来。
  2. 谈兵人老雪盈头:老兵谈论战争,白发如雪,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与无情。
  3. 咸京自昔兴亡地:咸阳作为历史的兴亡之地,勾起诗人对过去的回忆。
  4. 渭水无情日夜流:渭水不停流淌,象征着历史的无情与时间的推移。
  5. 莽荡川原连战垒:辽阔的土地上连绵不绝的战斗痕迹,体现了战争的频繁。
  6. 艰难刍秣唱军筹:战争带来的艰难,粮草问题成为军队的主要困扰。
  7. 玉关定远今谁属:对未来的思考,关口的归属象征着权力的无常。
  8. 怅立西风缥缈楼:在西风中感到孤独,思绪飘渺,体现出诗人内心的迷茫。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老兵的白发比作雪,形象生动。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渭水被描绘为无情,赋予了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历史的兴亡与个人的孤独展开,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乐门:象征着繁华与历史的辉煌。
  • 渭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无情。
  • 玉关、定远:象征着军事战略与权力的变迁。

这些意象不仅承载了诗人的情感,也反映了历史的演变与个人的命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长乐门开晓角愁"中的“晓角”指的是什么?

    • A. 战斗的号角
    • B. 清晨的号角
    • C. 喜悦的号角
  2. "咸京自昔兴亡地"中的“兴亡”指的是什么?

    • A. 城市的繁荣
    • B. 国家政权的更迭
    • C. 个人的成败
  3. "怅立西风缥缈楼"中表达的情感是?

    • A. 喜悦
    • B. 迷茫与孤独
    • C. 期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个人的孤独,但更加注重对自然的描绘与感叹。
  • 李白的《静夜思》:虽主题不同,但同样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内心的孤独。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常识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