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道士馆诗》

时间: 2025-02-04 16:20:25

金华开八景。

玉洞上三危。

云袍白鹤度。

风管凤凰吹。

野衣缝蕙叶。

山巾篸笋皮。

何必淮南馆。

淹留攀桂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入道士馆诗
作者: 庾信 〔南北朝〕

金华开八景。
玉洞上三危。
云袍白鹤度。
风管凤凰吹。
野衣缝蕙叶。
山巾篸笋皮。
何必淮南馆。
淹留攀桂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道士馆的美景,金华山上有八种美丽的景色,玉洞上有三座高山,白鹤在云间飞翔,凤凰的声音在风中回荡。野外的衣服缝制着蕙草的叶子,山巾用竹笋的皮制作而成。何必在淮南的馆子里停留,留恋那攀爬桂树的悠闲时光呢?

注释

  • 金华:指金华山,八景指其美丽的自然景观。
  • 玉洞:指山中的洞穴,象征着神秘和仙境。
  • 白鹤:象征着高洁和自由。
  • 凤凰:象征着吉祥和美好。
  • 野衣:指用自然材料制作的衣服,体现了道士的简朴生活。
  • 蕙叶:蕙草的叶子,常用来比喻清雅的品格。
  • 山巾:指用山野材料制作的头巾。
  • 淮南馆:指南方的馆舍,代表世俗的繁华。
  • 桂枝:桂树的枝条,常用来象征高洁和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庾信(约513年-约581年),字子山,号慕容,南北朝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出生于士族家庭,早年经历了南朝和北朝的动荡,曾任职于南朝梁和北朝隋,写下了大量诗文,风格多样,尤以骈文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入道士馆诗》作于庾信对道教的向往与追求之时,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了道士馆的美丽景致,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道家思想的认同。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庾信对道教生活的理想化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自由和隐逸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通过金华山的八景引入了道士馆的场景,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多样性。接着,诗人描绘了道士的生活细节,云袍、白鹤、风管、凤凰等意象都蕴含了高洁和自由的象征,展现了道士生活的悠然自得。

诗的最后两句“何必淮南馆,淹留攀桂枝”则是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诗人以此表达了对道教隐逸生活的向往,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中更能体验到生命的真谛与内心的宁静。这种思想在整个诗中层层递进,带给读者一种清新明净的感受,体现了道教思想的哲学深度与自然美的结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金华开八景:描绘了金华山的美丽景色,设定了自然的背景。
  • 玉洞上三危:进一步描写自然景观,暗示了道士修炼的环境。
  • 云袍白鹤度:白鹤在云间飞翔,象征着高洁与超凡。
  • 风管凤凰吹:凤凰的声音在风中传来,增添了神秘感与美好氛围。
  • 野衣缝蕙叶:道士的衣服用自然材料制作,体现了他们的简朴生活。
  • 山巾篸笋皮:道士的头巾同样用自然材料,强调与自然的融为一体。
  • 何必淮南馆:质疑世俗的生活方式,表达对道家隐逸生活的向往。
  • 淹留攀桂枝: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强调高洁和自由。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中的句子多采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象征:通过白鹤、凤凰等意象象征自由与高洁,体现道教的思想。
  • 比喻:用自然景物比喻隐逸生活的理想,深化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道教隐逸生活的向往,强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反映了诗人对自由与理想生活的追求,借以抒发对世俗繁华的淡漠与对高洁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华:象征着自然之美与精神的高远。
  • 白鹤:象征自由、高洁的理想。
  • 凤凰:象征吉祥、美好的愿景。
  • 桂枝:象征理想与追求,表达对高洁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鹤”象征着什么? A. 自由 B. 财富 C. 权力 D. 战争

  2. “何必淮南馆”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生活的态度? A. 对世俗生活的向往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权力生活的向往 D. 对繁华生活的向往

  3. 诗中“桂枝”代表了什么? A. 财富 B. 高洁理想 C. 友情 D. 战争

答案

  1. A. 自由
  2.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3. B. 高洁理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山中问答》 - 王维

诗词对比

《静夜思》(李白)与《入道士馆诗》在情感上都表达了对自然和理想生活的向往,但李白更侧重于抒发个人情感,而庾信则更强调道教思想的体现。李白的诗歌以豪放著称,庾信多用细腻的描写展现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 《庾信诗集》
  • 《南北朝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