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二十四》
时间: 2025-01-24 05:52: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太上之有立德,其次之谓立言。
树善滋于务本,除恶穷于塞源。
冲深其智则厚,昭明其道乃尊。
仁义之财不匮,忠信之礼无繁。
动天无有不届,唯时无幽不彻。
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
自非刚克掩义,无所离于剿绝。
白话文翻译:
最高的道德在于树立品德,其次是树立言论。
树立善良要扎根于根本,清除恶行要追根溯源。
智慧深厚则心灵宽广,光明正大的道理才会受到尊重。
仁义的财富不会枯竭,忠信的礼节也不会繁杂。
动天地的事情没有不达到的,唯有时间没有幽暗的地方不能透彻。
行善的心在日间安逸,作伪的心在日间辛劳却拙劣。
如果不是刚毅克制掩盖了正义,就无法摆脱消灭恶行的责任。
注释:
字词注释:
- 太上:指最高的境界或原则。
- 立德:树立道德。
- 立言:发表言论或见解。
- 树善:培养善良之德。
- 务本:注重根本。
- 冲深:形容内心深厚。
- 昭明:光明显著。
- 仁义之财:指仁义之道带来的财富。
- 忠信之礼:指忠诚和信任的礼仪。
典故解析:
- 此诗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价值观念,如仁义、忠信等,体现了儒家的道德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庾信(约513年—约581年),字子山,号山人,南北朝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以其诗歌的清新、典雅和深邃的思想著称。
创作背景: 《周五声调曲》是庾信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所创作,反映了他对社会道德和人性的思考,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哲理性的语言探讨了道德、智慧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展现了庾信对道德理想的深刻理解。开篇便指出“立德”与“立言”的重要性,强调内在品德的重要性远超过外在表述。接着,诗人通过对比,指出树立善良需从根本入手,消除恶行也要追根溯源,这种逻辑思维反映了诗人深厚的智慧。
在后面的句子中,诗人进一步阐释了道德和礼仪之间的关系,认为“仁义之财”是永恒的,而“忠信之礼”则是持久的,这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同时,诗中提到“动天无有不届,唯时无幽不彻”,表达了对时间与真理的思考,强调真理终将揭示。
整首诗的意境深远,语言凝练,逻辑严谨,展示了庾信作为文学家的深刻洞察力和对道德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太上之有立德,其次之谓立言:强调立德的重要性,立言只是其次。
- 树善滋于务本:培养善良的品德必须扎根于根本。
- 除恶穷于塞源:消除恶行要追根溯源。
- 冲深其智则厚:内心的智慧深厚则心灵宽广。
- 昭明其道乃尊:光明正大的道理才会受到尊重。
- 仁义之财不匮:仁义所带来的财富是永恒的。
- 忠信之礼无繁:忠诚和信任的礼仪不会繁杂。
- 动天无有不届:动天地的事情没有不达到的。
- 唯时无幽不彻:唯有时间没有不能透彻的地方。
- 作德心逸日休:行善的人心中安逸,日子安闲。
- 作伪心劳日拙:作伪的人内心辛劳,但事事拙劣。
- 自非刚克掩义:如果不是刚毅克制掩盖了正义。
- 无所离于剿绝:就无法摆脱消灭恶行的责任。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采用了对仗的手法,使得句子结构和意义更加对称和和谐。
- 比喻:如“仁义之财”将道德与财富相联系,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倡导内在品德的修养,反对表面的虚伪行为,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德:象征道德和品德。
- 言:象征表达和沟通。
- 善:象征善良和美德。
- 恶:象征恶行和不道德。
- 仁义:象征人际关系的和谐与道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强调了哪个是最重要的?
- A. 立言
- B. 立德
- C. 立身
- D. 立言
-
诗中提到“仁义之财”是指什么?
- A. 物质财富
- B. 道德财富
- C. 名声
- D. 权力
-
诗中提到“作伪心劳日拙”反映了什么?
- A. 行善是轻松的
- B. 伪善是辛劳的
- C. 真诚是愚蠢的
- D. 伪装是聪明的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论语》:阐述了仁义与礼的重要性,展现儒家思想。
- 《道德经》:探讨道德和自然法则的关系,具有哲学深度。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两者都展示了对社会的关怀,但庾信更侧重于道德哲理,而杜甫则关注现实困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庾信诗集》:收录庾信的诗歌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对古代诗歌的分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