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西山)》

时间: 2025-02-04 13:31:05

崇峦雨过碧瑶光。

花木递幽香。

青冥杳霭无尘到,比龙宫、分外清凉。

霁景一楼苍翠。

薰风满壑笙簧。

不妨终日此徜徉。

宇宙总俳场。

石边试剑人何在,但荒烟、蔓草迷茫。

好酹杯中芳酒,少留树杪斜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入松(西山)
作者:秦观 〔宋代〕

崇峦雨过碧瑶光,
花木递幽香。
青冥杳霭无尘到,
比龙宫分外清凉。
霁景一楼苍翠,
薰风满壑笙簧。
不妨终日此徜徉,
宇宙总俳场。
石边试剑人何在,
但荒烟蔓草迷茫。
好酹杯中芳酒,
少留树杪斜阳。

白话文翻译

崇高的山峦在雨后显得更加清澈明亮,
花木散发出阵阵幽香。
青色的天空和朦胧的雾霭使人心旷神怡,
比起龙宫的清凉,这里更加宜人。
晴朗的景色中,楼台显得苍翠欲滴,
温暖的春风吹拂,山谷中传来笙箫的乐声。
不妨在这里徜徉一整天,
宇宙仿佛是个大舞台。
可是那试剑的人究竟在哪里呢?
只见荒烟蔓草,迷雾弥漫。
不妨举杯共饮芳香的美酒,
在斜阳下留恋于树梢的余晖。

注释

字词注释

  • 崇峦:高耸的山峦。
  • 碧瑶光:形容雨后的光彩清澈如瑶池。
  • 青冥:青色的天空。
  • 杳霭:深远的雾霭。
  • 霁景:雨后晴朗的景色。
  • 笙簧:笙乐器的声音。
  • 徜徉:悠闲自在地游荡。
  • 荒烟蔓草:荒芜的烟雾和蔓延的杂草。
  • :斟酒。
  • 芳酒:香醇的酒。
  • 树杪:树梢。

典故解析
“龙宫”常用来指代神话中的水底宫殿,象征着清凉和幽静。诗中提及的“试剑人”可能引申为对理想和追求的探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淮海,宋代著名词人。秦观的词清新婉约,善于描绘山水风景和抒发个人情感,是“婉约派”的代表之一。其作品常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秦观的晚年,正值北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借景抒怀,通过描绘自然美景,表达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反思。

诗歌鉴赏

《风入松(西山)》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中开篇通过“崇峦雨过碧瑶光”描绘了雨后清新的自然景象,表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接着,诗人描写了花木的幽香与青冥杳霭的意境,营造出一种空灵、幽静的氛围,令人心驰神往。

“霁景一楼苍翠,薰风满壑笙簧”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美好的意象,令人感受到一种融入自然、与世无争的闲适生活。诗人不妨“终日此徜徉”,流露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仿佛置身于一个无忧无虑的乐园。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却转向对现实的反思,“石边试剑人何在,但荒烟蔓草迷茫”,这里透露出一种对于理想追求的失落与无奈,随着环境的荒芜,理想似乎变得遥不可及。

最后,诗人通过“好酹杯中芳酒,少留树杪斜阳”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在美酒与夕阳的映衬下,既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生活的期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崇峦雨过碧瑶光:描述雨后山峦的美丽景色,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2. 花木递幽香:花木的香气交替弥漫,增添了环境的幽静。
  3. 青冥杳霭无尘到,:天空深邃,雾气弥漫,显示出一种宁静的深远感。
  4. 比龙宫分外清凉:与神话中的龙宫相比,这里显得更加清爽宜人。
  5. 霁景一楼苍翠:雨后晴朗的楼台显得特别苍翠。
  6. 薰风满壑笙簧:春风吹拂,山谷中响起乐器声,令人愉悦。
  7. 不妨终日此徜徉:诗人想要沉浸在这样的环境中,尽情享受。
  8. 宇宙总俳场:将自然视作一个大舞台,生动而富有生活气息。
  9. 石边试剑人何在:试剑的英雄不知去向,暗示理想的追寻变得渺茫。
  10. 但荒烟蔓草迷茫:荒芜的景象让人感到失落。
  11. 好酹杯中芳酒:提到美酒,表达对生活的享受。
  12. 少留树杪斜阳:在夕阳的余晖下,感慨时光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描写与人生理想相结合。
  • 拟人:自然景物被赋予情感,增加了作品的生动性。
  • 对仗:如“花木递幽香,青冥杳霭”,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感慨,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情景,同时也反映出对失落理想的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崇峦:象征高远与坚定。
  • 幽香:代表宁静与优雅。
  • 青冥:象征深邃与宽广。
  • 霁景:代表雨后新的开始与希望。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也隐含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崇峦雨过碧瑶光”表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A. 暴风雨中的山峦
    B. 雨后清新的山峦
    C. 晴天的山峦
    D. 黑夜中的山峦

  2. “试剑人何在”中的“试剑”象征着什么?
    A. 对武力的追求
    B. 对理想的追寻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

诗词对比
秦观的《风入松》与辛弃疾的《青玉案》,前者侧重于宁静的自然景象,抒发闲适的生活愿望;后者则表现出豪放与激昂的情感,反映出对国家和历史的关切。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宋代词人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名篇》
  • 《词学研究》

以上资料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秦观的《风入松》及其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地位。

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