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时间: 2025-02-04 13:35:50

冰解芳塘,雪消遥嶂。

东风水墨生绡障。

烧痕一夜遍天涯。

多情莫向空城望。

淡柳桥边,疏梅溪上。

无人会得春来况。

风光输与两鸳鸯,暖滩晴日眠相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
冰解芳塘,雪消遥嶂。
东风水墨生绡障。
烧痕一夜遍天涯。
多情莫向空城望。
淡柳桥边,疏梅溪上。
无人会得春来况。
风光输与两鸳鸯,
暖滩晴日眠相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冰雪融化,芳香的池塘在阳光下显现。东风吹拂,水墨般的景色在轻纱般的障碍中显现。经过一夜的燃烧留下的痕迹遍布天涯。情意绵绵,切莫向空荡荡的城市眺望。淡淡的柳树在桥边,稀疏的梅花在溪边。无人能体会春天的来临。美好的风光只属于那对鸳鸯,温暖的沙滩上,晴日里它们相对而眠。

注释

  • 芳塘:指芳香的池塘。
  • 遥嶂:远处的山峦。
  • 生绡障:像水墨画一样的轻纱障。
  • 烧痕:燃烧后留下的痕迹。
  • 空城:指没有人气的城市。
  • 淡柳:柳树的颜色淡雅。
  • 疏梅:稀疏的梅花,暗示春意。
  • 鸳鸯:成双成对的鸟,象征爱情。

典故解析

鸳鸯: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鸳鸯常常被视为忠贞爱情的象征,代表着夫妻或恋人的和谐美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号淮海,北宋词人,擅长婉约词,作品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秦观的晚年,正值北宋的繁盛时期,诗人寄情于自然,表达了对爱情和春天的向往。

诗歌鉴赏

《踏莎行》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象的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爱情的甜蜜。诗中用“冰解芳塘,雪消遥嶂”开篇,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到来,象征着生命的复苏。接着提到“东风水墨生绡障”,将春风的柔和和自然的景色结合,展现出一种雅致的美感。

诗中“多情莫向空城望”一句,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思考,提醒人们不要对空荡的城市感到孤独和惆怅。接下来的“淡柳桥边,疏梅溪上”,则再一次将自然的美景与人的情感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温暖的氛围。

最后两句“风光输与两鸳鸯,暖滩晴日眠相向”,更是将爱情与自然完美融合,鸳鸯的意象让人感受到爱情的忠贞与美好。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景的描写,又有情的抒发,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爱情的深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冰解芳塘:春天来临,冰雪融化,芳香的池塘逐渐显露。
  2. 雪消遥嶂:远处的山峦也在春天的暖阳下,雪层消融。
  3. 东风水墨生绡障:东风轻拂,水面如同水墨画般的轻纱。
  4. 烧痕一夜遍天涯:一夜之间,燃烧的痕迹遍布四方,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5. 多情莫向空城望:情感丰富的人,不要向空虚的城市中眺望,暗示对爱情的渴望。
  6. 淡柳桥边,疏梅溪上:描绘自然的细节,柳树与梅花的搭配,寓意春天的气息。
  7. 无人会得春来况:无人能体会春天的美好与变化。
  8. 风光输与两鸳鸯:美好的风光归于那对鸳鸯,象征爱情的美好。
  9. 暖滩晴日眠相向:在温暖的沙滩上,晴天的阳光下,两只鸳鸯对面而眠。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东风水墨”比喻春风的轻柔与自然的美。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表现出春天的温暖与活力。
  • 对仗:如“淡柳桥边,疏梅溪上”,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春天的美好与爱情的甜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爱情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寒冷与孤独。
  • 芳塘: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象征柔情与生命的复苏。
  • :象征坚韧与高洁的品格。
  • 鸳鸯:象征爱情的忠贞与双宿双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空城”指的是什么?

    • A. 繁华的城市
    • B. 没有人气的城市
    • C. 美丽的乡村
  2. “东风水墨生绡障”中的“绡障”指的是什么?

    • A. 轻纱
    • B. 山峰
    • C. 河流
  3. 诗中提到的“鸳鸯”象征着什么?

    • A. 友谊
    • B. 爱情
    • C. 自由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反映了爱情与自然的结合。
  • 李清照的词,展现了女性细腻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秦观李清照的词风对比:秦观的词多描绘自然与爱情,李清照的词则更注重个人情感与生活的细腻感受。两者都在不同层面上展现了宋代词的魅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秦观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