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时间: 2025-02-04 13:33:14意思解释
念奴娇
作者: 秦观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满天风雪,向行人做出征途模样。回首家山才咫尺,便有许多离况。少岁交游,当时风景,喜得重相傍。一樽谈旧,骊驹门外休唱。自笑二十年来,扁舟来往,惭愧湖头浪。献策彤庭身渐老,惟有丹心增壮。玉洞花光,金城柳眼,何用生凄怆。为君起舞,惊看豪气千丈。
白话文翻译
满天的风雪让行人觉得自己在征途上。回首家乡,近在咫尺,却又充满了离愁别绪。年轻时的交游往事,曾经的美好风景,让我倍感珍惜。举杯畅谈往昔,只愿在骊驹门外驻足休息。自嘲二十年来的漂泊,扁舟往返,让人感到惭愧不已。如今献策于朝廷,已是年迈,只剩下那颗赤诚之心愈加坚韧。玉洞的花色鲜艳,金城的柳眼明媚,何必因此生出凄凉之感。为了你我愿意起舞,惊叹于那千丈豪气。
注释
- 骊驹: 指黑马,此处用以象征骏马。
- 彤庭: 指朝廷,常用以代指政治场所。
- 丹心: 忠诚的心,形容作者对国家和友人的赤诚之情。
典故解析
- 骊驹门: 典出古代传说,骊驹门外有美好的景致,常被用来象征归隐或逍遥的状态。
- 扁舟来往: 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在岁月中漂泊的心路历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白,号淇水,宋代诗人,擅长词,尤其以婉约派著称。他的作品以词情细腻、意境深远而受到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政治动荡、家国不宁之时,诗人通过个人的经历与情感,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时局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念奴娇》通过描绘风雪中的旅途,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开篇的“满天风雪”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暗示着人生旅途的艰辛与不易。诗人回首故乡,却又感受到离别的苦楚,展现了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与感伤。接着,诗人透过对年轻时交游的回忆,表达了对友情和美好岁月的珍惜。
在此基础上,诗人自嘲二十年来的漂泊,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和自我反省。他用“惭愧湖头浪”来形容自己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力感。最后,诗人以“为君起舞”来表达对国家和朋友的忠诚,展现出即使身处困境,依然怀有壮志豪情的精神风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友情、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理想的追求,情感深邃而又真实,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满天风雪”开篇设定了一个严酷的背景,暗示了诗人的心境。
- “回首家山才咫尺”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 “便有许多离况”则引出对离别的感慨。
- “一樽谈旧”表现出对旧友的怀念和重聚的渴望。
- “惭愧湖头浪”通过自嘲的语气,表达了对自己经历的反思。
- “惟有丹心增壮”则强调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
-
修辞手法:
- 比喻: “满天风雪”不仅是自然现象,也是心境的象征。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玉洞花光,金城柳眼”,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对友谊的珍惜以及对理想的坚定追求,展现了一个在动荡中仍保持赤诚之心的诗人形象。
意象分析
- 风雪: 象征着人生的艰难与旅途的孤独。
- 家山: 代表着故乡的温暖与思念。
- 樽: 代表着友情与往昔岁月的怀念。
- 丹心: 象征着对理想和忠诚的坚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满天风雪”象征什么?
- A. 自然现象
- B. 心境的孤独
- C. 生活的美好
- D. 友情的温暖
- 答案: B
-
“惭愧湖头浪”中“惭愧”指的是什么?
- A. 对过去的无奈
- B. 对友人的歉意
- C. 对故乡的思念
- D. 对理想的追求
- 答案: A
-
诗中提到的“丹心”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 A. 友情
- B. 故乡
- C. 理想与忠诚
- D. 生活的无奈
- 答案: C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的名作,表达对月亮的思念,情感深厚。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的另一首词,展现豪情与壮志。
诗词对比
- 《念奴娇》与《水调歌头》: 两首词都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和对理想的追求,但《念奴娇》更多地关注个人情感,而《水调歌头》则更具宏观视野,探讨人事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秦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