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钗头凤(别武昌)》
时间: 2025-01-27 03:28: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钗头凤(别武昌)
秦观 〔宋代〕
临丹壑。凭高阁。闲吹玉笛招黄鹤。
空江暮。重回顾。一洲烟草,满川云树。
住住住。江风作。波涛恶。汀兰寂寞岸花落。
长亭路。尘如雾。青山虽好,朱颜难驻。
去去去。
白话文翻译:
站在丹壑之上,依靠着高阁,悠闲地吹着玉笛招呼黄鹤。
空旷的江面上,夕阳西沉,回头望去,烟雾缭绕,河岸上满是树木。
停留、停留、停留。江风呼啸,波涛汹涌,岸边的兰花寂寞地凋落。
长亭的路上,尘土如雾。青山虽美,却难留住青春容颜。
离去、离去、离去。
注释:
- 丹壑:指山谷,颜色如丹,带有美丽的意象。
- 高阁:高楼,表示高处的观景台。
- 玉笛:用玉石制作的笛子,象征着高雅的音乐。
- 黄鹤:传说中的神鸟,常用来象征自由和逍遥。
- 洲烟草:洲是水中的小岛,烟草指的是岛上的烟雾和草木。
- 长亭路:古代送别处的亭子,长亭路指送别的路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北宋时期著名词人,代表作有《鹧鸪天》、《踏莎行》等。他的作品以清新婉约、情感细腻著称。
创作背景:
《钗头凤(别武昌)》是在秦观离别武昌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青春易逝的感慨。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士人因仕途或其他原因常常离乡,诗中流露出对离别的不舍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钗头凤(别武昌)》是一首充满感伤和哲思的词作,展现了秦观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开头部分描绘了高阁的美丽风景,展现出一种闲适的气息,通过“闲吹玉笛招黄鹤”的意象,表现出一种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而“空江暮”则带出了夕阳西下的意境,预示着离别的来临。
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回眸过去,一洲烟草和满川云树构成了一幅美丽而又惆怅的画面,似乎在追忆过去的美好。反复的“住住住”与“去去去”形成强烈的对比,传达出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想停留在美好的时光中,又不得不面对离别的现实。
最后一句“青山虽好,朱颜难驻”,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青春的惋惜。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秦观的词风和个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临丹壑。凭高阁。
描绘了诗人站在高阁之上,眺望四周美景的情景。 -
闲吹玉笛招黄鹤。
通过悠闲的吹笛行为,表现出一种闲适和对自然的亲近。 -
空江暮。重回顾。
夕阳西下,诗人回头再看,感受到时光的流逝。 -
一洲烟草,满川云树。
描绘出美丽的自然景色,同时暗示着对过去的怀念。 -
住住住。江风作。
表达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但江风的呼啸提醒着他要离开。 -
波涛恶。汀兰寂寞岸花落。
波涛的汹涌加重了离别的悲伤,岸边的兰花凋零更显孤寂。 -
长亭路。尘如雾。
离别的路上,尘土弥漫,象征着离去的无奈与模糊的未来。 -
青山虽好,朱颜难驻。
对青春的感慨,尽管青山美丽,青春却无法长驻。 -
去去去。
重复的离去,强调了离别的决绝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别的心情比作“尘如雾”,显示出离愁的朦胧。
- 拟人:江风与波涛仿佛有生命,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住住住”和“去去去”,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冲突,表达了对青春流逝和离别的深切感慨,展现了秦观作为士人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丹壑:象征美丽的自然景观。
- 高阁:代表高远的志向与理想。
- 玉笛:象征高雅的生活与艺术追求。
- 黄鹤:寓意自由与逍遥。
- 长亭:象征离别与伤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黄鹤”象征着什么?
- A. 悲伤
- B. 自由
- C. 繁荣
- D. 忍耐
-
词中“朱颜难驻”表达的情感是?
- A. 年轻的美好
- B. 对未来的希望
- C. 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 D. 对离别的无奈
-
“波涛恶”中的“恶”字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轻松
- C. 怒涛汹涌的悲伤
- D. 无所谓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相见欢》 - 李煜
- 《离骚》 - 屈原
诗词对比:
- 《钗头凤(别武昌)》与李白的《将进酒》的对比:
- 秦观的词中流露出对离别的忧伤,而李白的《将进酒》则展现了豪放的饮酒态度,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 《秦观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