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恩寺塔》

时间: 2025-01-10 22:15:56

慈恩石刻半公卿,时遇闻人为指名。

龙虎榜中休著眼,一篇俚赋误平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慈恩石刻半公卿,
时遇闻人为指名。
龙虎榜中休著眼,
一篇俚赋误平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慈恩寺塔前的感受。石刻上有一位半个公卿的名字,偶然听到有人为他指名道姓。在龙虎榜上,不必过于关注名声,一篇不入流的俚赋竟然误了自己的一生。

注释

字词注释:

  • 慈恩寺塔:指位于中国的一座寺庙和塔,象征佛教文化。
  • 石刻:指刻在石头上的文字或图案,这里可能暗指历史人物的名号。
  • 公卿:古代官员的称谓,指的是拥有一定地位的官员。
  • 龙虎榜:古代科举考试的成绩榜,象征名望和地位。
  • 俚赋:指低俗的诗作,这里用来形容不入流的作品。

典故解析:

  • 龙虎榜:源于科举制度,象征着追求名利的社会风气。
  • 误平生:反映了因追求名利而导致的个人迷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郦权,金朝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观察为主。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来表达深刻的思想。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金朝时,社会风气逐渐趋向功利,诗人借此表达对名利的思考与对艺术本质的反思。

诗歌鉴赏

《慈恩寺塔》是一首意蕴深远的诗作,诗人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诗首句提到的“慈恩石刻半公卿”,不仅传达了对历史的追思,也映射出当时社会对功名的崇拜。诗人在这里引入了“龙虎榜”,这是古代科举制度下对名利的追求,暗示着社会上人们对于地位和名声的渴望。

接下来的“休著眼”则传达出诗人的一种冷静与超然,他在名利面前的淡泊让人感受到一种反思。一篇“俚赋”不仅是对诗歌质量的自嘲,更是对自己一生追求的迷失感慨。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情感上层层递进,揭示了在追逐名利的过程中,个人理想和真实自我的迷失。这种思考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人们在物质与精神之间找到平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慈恩石刻半公卿:慈恩寺塔上刻有半个公卿的名字,暗指历史上某位杰出人物,表达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
  2. 时遇闻人为指名:偶然听到有人为他指名,显示出对名声的敏感和对社会评价的关注。
  3. 龙虎榜中休著眼:在科举的龙虎榜上,不必过于关注名声,体现出对功名的反思。
  4. 一篇俚赋误平生:一篇低俗的诗作,竟然误了自己的一生,表达了对追求名利的悔恨。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石刻”与“公卿”、“龙虎榜”与“休著眼”,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龙虎榜”比作名利的象征,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个人对名利的反思与对艺术本质的追求,揭示了在追逐功名的道路上,可能会迷失自我,错失人生的真正价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慈恩寺塔: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积淀。
  • 龙虎榜:象征名利与社会地位。
  • 俚赋:象征低俗的追求和对理想的偏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龙虎榜”指的是什么?

    • A. 古代的诗歌比赛
    • B. 科举考试的成绩榜
    • C. 书法比赛的排名
    • D. 画家的作品展
  2. “俚赋”在诗中是指?

    • A. 高雅的诗歌
    • B. 不入流的作品
    • C. 传统的民歌
    • D. 书法作品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郦权的《慈恩寺塔》与杜甫的《登高》都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名利的反思,而后者则表达了对人生苦短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金朝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