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作》

时间: 2025-01-22 07:23:35

东风迤逦转南风,万物全归长养功。

舜岂无心阜民俗,薰薰歌入五弦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夏日作
作者:朱淑真
东风迤逦转南风,
万物全归长养功。
舜岂无心阜民俗,
薰薰歌入五弦中。

白话文翻译

夏日的东风徐徐而来,渐渐转为南风,
万物都在这温暖的气候下生长繁荣。
舜帝难道没有心思来振兴民俗吗?
那悠扬的歌声仿佛融入了五弦乐器之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迤逦:形容风轻柔而又缓慢地吹来。
  • 长养功:指自然界对万物的滋养和培育的作用。
  • :舜帝,古代传说中的贤明君主,以仁德治国。
  • :繁荣、兴盛。
  • 薰薰:形容风轻柔温暖,带有香气。
  • 五弦:指古代乐器(如古筝)用五根弦,象征音乐的美妙。

典故解析
舜帝是中国古代贤明君主的象征,代表着仁政和对民众的关心。诗中提到舜帝,表达了对古代贤君治国理政的向往和对当下社会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淑真(约1085-1155),字子真,号清庐,南宋女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深情的词作闻名。她的诗歌常表现个人情感及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夏日,表达了诗人对夏季景色的欣赏和对自然生命力的感悟,同时也隐含了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诗歌鉴赏

朱淑真的《夏日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夏季的自然美。诗的开头用“东风迤逦转南风”描绘了风向的变化,展现了夏日的气息,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接着用“万物全归长养功”强调了大自然的生机与繁荣,表达了对生命力的赞美。这种自然的生长不仅是简单的物质丰盈,更是精神和文化的滋养。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舜帝,提出了对古代治国理政的思考,借助历史人物来反映现实,表现出对民俗文化的重视。最后一句“薰薰歌入五弦中”则将自然与音乐结合,展现了和谐的美感,仿佛把夏日的气息与音乐融为一体,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自然意象和深刻的文化思考,展现了朱淑真对自然与社会的敏锐观察和独特理解,体现了她的艺术才华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风迤逦转南风:描绘了夏季柔和的风向变化,反映了季节的交替和时间的流逝。
  • 万物全归长养功:强调自然的滋养作用,暗示生命的繁荣离不开自然的支持。
  • 舜岂无心阜民俗:舜帝作为古代仁君的象征,提出对当下社会风俗的反思,暗示理想中的治国理念。
  • 薰薰歌入五弦中:将音乐与自然结合,表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人生体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夏日的气息与音乐结合,展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 拟人:将自然的风描述得如同有生命般,增加了诗句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夏日的自然美,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社会文化的思考,反映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风:象征生机与温暖,代表春夏的到来。
  • 南风:温暖的气候,象征繁荣与舒适。
  • 舜帝:古代贤君象征,代表理想化的政治与文化。
  • 五弦:象征音乐与艺术的美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东风迤逦转南风”主要描绘了什么?
    A. 风的强烈
    B. 风的柔和变化
    C. 风的寒冷
    D. 风的急促

  2. “舜岂无心阜民俗”中提到的“舜”是谁?
    A. 一位诗人
    B. 古代的贤明君主
    C. 一位神仙
    D. 一位哲学家

  3. “薰薰歌入五弦中”表达了什么意象?
    A. 自然的宁静
    B. 音乐的和谐美
    C. 风的轻柔
    D. 民俗的丰富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展现了对夏日自然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表达。
  • 温庭筠的《更漏子》:带有夏日气息的词作,描绘了生活的美好。

诗词对比

  • 比较朱淑真的《夏日作》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均展现了自然与生命的关系,但前者更强调文化与历史的思考,而后者则以草的生死为主题,反映个体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朱淑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