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偶题》

时间: 2025-01-11 22:57:41

芙蓉斜倚胭脂脸,岩桂轻摇金粟花。

愁思不知秋浩荡,一鞭逸兴绕天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日偶题
作者: 朱淑真 〔宋代〕

芙蓉斜倚胭脂脸,
岩桂轻摇金粟花。
愁思不知秋浩荡,
一鞭逸兴绕天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芙蓉花似乎斜倚着红润的脸庞,山石间的桂花轻轻摇曳,像金色的粟米花一样。诗人心中愁思弥漫,却不知这无尽的秋意是如此浩荡;一鞭轻扬,兴致横溢,仿佛要去游历天涯。

注释:

  • 芙蓉:指荷花,这里用来形容花的美丽和娇艳。
  • 斜倚:形容花的姿态,仿佛倚靠着什么。
  • 胭脂脸:比喻花的色彩鲜艳,像涂了胭脂的脸。
  • 岩桂:指生长在山岩间的桂花,象征优雅和清香。
  • 金粟花:指桂花,金色的花朵象征着丰收。
  • 愁思:指内心的忧愁和思绪。
  • 浩荡:形容秋天的广阔与深远。
  • 逸兴:指轻松愉悦的兴致。
  • 绕天涯:表示游历四方,追求自由的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淑真(约1080年-约1150年),字子云,号梦窗,宋代女词人。她以才情出众和感情细腻著称,作品多集中在爱、愁、思等主题。她的词风清丽婉约,充满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柔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季,正值收获时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自己内心的愁苦与思绪,体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朱淑真的《秋日偶题》以自然景物为引子,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诗的开头,芙蓉斜倚胭脂脸,岩桂轻摇金粟花,描绘了秋天的美丽风景,宛如一幅精致的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秋日的柔美与静谧。而愁思不知秋浩荡则将这种美丽与诗人内心的忧愁形成对比,展现了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的互动。最后一句“一鞭逸兴绕天涯”则突显了诗人渴望自由与追求理想的精神,抒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秋日的美景,又有深厚的情感,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芙蓉斜倚胭脂脸:生动地描绘出秋天的花朵,色彩鲜艳,似乎在展现自己的娇美。
  • 岩桂轻摇金粟花:通过桂花的摇曳,传达出秋天的清新与丰盈。
  • 愁思不知秋浩荡: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外在的秋景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对生命的思考。
  • 一鞭逸兴绕天涯:抒发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表达出一种无拘无束的精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芙蓉比作胭脂脸,增添了诗的生动感。
  • 拟人:描写花的姿态,赋予其生命的特征。
  • 对仗:如“芙蓉”与“岩桂”、“金粟花”与“秋浩荡”,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以及内心的愁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由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芙蓉:象征美丽与柔情,常用于表现女性的美丽。
  • 岩桂:象征优雅与高洁,代表着诗人的精神追求。
  • 金粟花:象征丰收与希望,寄托着对未来的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芙蓉”指的是哪种花?

    • A. 荷花
    • B. 菊花
    • C. 玫瑰
    • D. 兰花
  2. “愁思不知秋浩荡”中“浩荡”的意思是?

    • A. 流动
    • B. 广阔
    • C. 凶猛
    • D. 细小
  3. “一鞭逸兴绕天涯”中表现的是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忧愁
    • B. 自由
    • C. 忍耐
    • D. 豁达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朱淑真的《秋日偶题》和李清照的《如梦令》都展现了女性在秋天的情绪。但朱淑真更倾向于描写自然与愁思的结合,而李清照则多关注个人的情感与生活的细腻。两者风格各异,但都体现了深厚的情感与细腻的观察力。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宋代女词人研究》
  • 《朱淑真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