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春五首 其三》

时间: 2025-01-26 06:16:44

病酒厌厌日正方,一声啼鸟在花梢。

惊回好梦方萌蕊,唤起新愁却破包。

暗把後期随处记,闲将清恨倩诗嘲。

从今始信恩成怨,且与莺花作交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病酒厌厌日正方,一声啼鸟在花梢。
惊回好梦方萌蕊,唤起新愁却破包。
暗把後期随处记,闲将清恨倩诗嘲。
从今始信恩成怨,且与莺花作交谈。

白话文翻译:

我醉酒得很,正值白天,一声鸟啼在花枝上响起。
惊醒了我刚萌发的美好梦境,却也唤起了新的愁苦。
暗自记下那段往事,闲暇时用诗歌来讽刺这份清恨。
从今往后,我开始相信恩情会变成怨恨,
不如与黄莺和花朵聊聊天。

注释:

  • 病酒:因醉酒而感到厌倦,常见酒后情景。
  • 啼鸟:鸟鸣声,常用来引发思考或情感波动。
  • 萌蕊:刚刚萌生的花蕾,象征希望与美好的开始。
  • 新愁:新产生的忧愁。
  • 清恨:清淡的怨恨,指对往事的淡淡怨念。
  • 倩诗:美丽的诗句。
  • 莺花:莺鸟与花朵,象征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淑真(约 1080-1150),宋代女诗人,以其才情和独特的女性视角著称。她的诗多描写内心情感,语言细腻,风格婉约,与当时男性诗人形成鲜明对比。她的作品常常涉及爱情、人生感悟等主题,展示了女性的柔情与智慧。

创作背景:

《恨春五首》是朱淑真在特定历史时期创作的作品,反映了她对于春天的复杂情感。春天通常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但对于朱淑真而言,春天也带来了失去与愁苦。诗中表达了对过往情感的追忆以及对未来的无奈。

诗歌鉴赏:

朱淑真的《恨春五首 其三》是一首充满愁绪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内心情感的复杂性。开篇“病酒厌厌日正方”描绘了一种疲惫和无奈的心境,醉酒让人感到迷乱,而此时鸟鸣又惊醒了她的梦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梦的破碎感,深刻反映了她对美好过去的留恋。

接下来的“惊回好梦方萌蕊,唤起新愁却破包”,则继续深化了这一主题。梦中的美好与现实的愁苦交织在一起,使得她在欣赏春日美景时,也不得不面对内心深处的伤痛。通过“暗把后期随处记”,可见她对往事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思考,似乎在寻求一种解脱。

最后的“从今始信恩成怨,且与莺花作交谈”则是对未来态度的转变。她开始相信曾经的恩情终将转化为怨恨,而与春天的莺鸟和花朵倾诉,似乎是在寻找一种新的情感寄托。整首诗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展现了朱淑真深邃而细腻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病酒厌厌日正方:描绘了酒后的困倦状态,反映出一种无精打采的生活态度。
  2. 一声啼鸟在花梢:鸟鸣声在春日花枝上响起,唤起了作者的思绪。
  3. 惊回好梦方萌蕊:从美梦中惊醒,感受到新生的希望。
  4. 唤起新愁却破包:这种希望却引发了新的愁苦,形成对比。
  5. 暗把後期随处记:隐秘地记录下过去的情感与经历。
  6. 闲将清恨倩诗嘲:用诗歌来讽刺内心的怨恨与不满。
  7. 从今始信恩成怨:开始意识到曾经的恩情可能转为怨恨。
  8. 且与莺花作交谈:与自然对话,寻找情感的寄托。

修辞手法:

  • 对比:如“梦境”与“新愁”之间的对比,反映出内心的矛盾。
  • 拟人:将自然景象(莺花)作为倾诉对象,体现情感的寄托。
  • 比喻:通过“清恨”来描述复杂的情感状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对过往情感的反思与对新生活的无奈,表达了在春天的美好中夹杂着忧愁与失落的复杂心境。

意象分析:

  • 病酒:象征无力与厌倦,反映内心的挣扎。
  • 啼鸟:自然的声音,唤起思考与情感。
  • 萌蕊:新生的希望与美好,象征着对未来的期待。
  • 莺花:春天的象征,代表生命力与自然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朱淑真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2. “病酒厌厌日正方”中的“病酒”指的是什么?

    • A. 生病的酒
    • B. 醉酒的无力感
    • C. 美酒
  3. 诗中提到的“清恨”主要体现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忧愁
    •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

诗词对比:

对比朱淑真的《恨春》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对失去的感慨,但朱淑真更为内敛,情感细腻,而李清照则更显豪放,情感直接。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女性视角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朱淑真的《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