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春五首 其二》

时间: 2025-01-26 06:15:23

一瞬芳菲尔许时,苦无佳句纪相思。

春光正好须风雨,因爱方深奈别离。

泪眼谢他花放抱,愁怀惟赖潇扶持。

莺莺燕燕休相笑,试与单栖各自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恨春五首 其二
作者: 朱淑真

一瞬芳菲尔许时,
苦无佳句纪相思。
春光正好须风雨,
因爱方深奈别离。
泪眼谢他花放抱,
愁怀惟赖潇扶持。
莺莺燕燕休相笑,
试与单栖各自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恨意与思念之情。诗人感叹芳菲的时光转瞬即逝,却没有好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相思之苦。春光明媚,却偏偏需要风雨来伴随,因爱而深,却只能忍受别离的伤痛。泪眼中看着他人花开花落,愁苦的心情只能依靠潇洒的风雨来慰藉。莺燕们在嬉笑打闹,试着与单独栖息的自己互相理解。

注释:

  • 芳菲:花草的香气和繁华,指春天的美好时光。
  • 佳句:好的诗句。
  • 春光:春天的光景。
  • 奈别离:忍受离别的痛苦。
  • 泪眼:含泪的眼睛,表达悲伤。
  • :潇洒的风,象征着风雨。
  • 莺莺燕燕:指春天的鸟类,多指燕子和莺。
  • 单栖:孤独地栖息,表达人孤独的状态。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莺莺燕燕”,在古代多用来描绘春天的鸟类,象征着春天的欢愉与爱情的甜蜜。朱淑真作为女性诗人,常常运用自然景象来映照内心情感,表达对爱情和离别的深切体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淑真(生卒年不详),宋代女诗人,因其深情细腻的诗作而闻名。她的诗风往往以婉约细腻著称,常常表达个人情感与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诗人常常以春天的美景与个人的离愁别绪相结合,表达对时光流逝以及爱情失落的感慨。

诗歌鉴赏:

朱淑真的《恨春五首 其二》以细腻的笔触传达了对春天的恨意与对爱情的思念。开篇“一瞬芳菲尔许时”,用短暂的“瞬间”来捕捉春天的美好,暗示着时光的飞逝与难以把握。接下来的“苦无佳句纪相思”表露了诗人因无法用美丽的文字来记录自己的思念之苦,显示了内心的无奈与忧伤。

“春光正好须风雨”,这一句运用对比手法,春天的美好与风雨的结合,似乎暗示着爱与别离常常交织在一起,令人感到无奈。诗人深情地表达了“因爱方深奈别离”的心情,爱得深沉,却因别离而痛苦。

“泪眼谢他花放抱”,诗人以泪眼见证他人花开花落,暗示了自己的孤独与失落。“愁怀惟赖潇扶持”,借助春风的潇洒来抚慰心灵的愁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依赖与寄托。最后两句“莺莺燕燕休相笑,试与单栖各自知”,则表达了对他人欢笑的无奈与孤独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精致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朱淑真对爱情、别离和春天的深刻思考,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一瞬芳菲尔许时:春天的美好转瞬即逝,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苦无佳句纪相思:面对思念的苦楚,无奈无法用美好的词句来表达。
    • 春光正好须风雨:春天的美好中夹杂着风雨,象征着爱情的复杂。
    • 因爱方深奈别离:因深爱而受别离之苦,展现了爱与痛苦的交织。
    • 泪眼谢他花放抱:用泪眼见证他人花开,表现出内心的孤独。
    • 愁怀惟赖潇扶持:愁苦的心情只能依靠自然来安慰。
    • 莺莺燕燕休相笑:他人欢笑的场景与自己的孤独形成对比。
    • 试与单栖各自知:强调孤独的感受与他人无法理解的心情。
  • 修辞手法

    • 比喻:春光、风雨等自然景象比喻人生的起伏。
    • 对仗:如“泪眼”与“愁怀”形成对比,增强情感表达。
    • 拟人:春光与风雨赋予人的情感,体现人对自然的感受。
  • 主题思想:整首诗主要探讨了爱情中的痛苦、别离的无奈,以及对春天美好的怀念,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

意象分析:

  • 芳菲:象征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短暂。
  • 泪眼:表达内心的悲伤与失落。
  • 风雨:象征人生的波折与爱情的困扰。
  • 莺燕:象征欢乐与爱情的甜蜜,与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芳菲”指的是什么? A. 花草的香气
    B. 秋天的果实
    C. 冬天的雪花

  2. “泪眼谢他花放抱”中“谢”字的意思是? A. 感谢
    B. 见证
    C. 拥抱

  3.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春天的美好
    B. 别离的痛苦与思念
    C. 自然的变化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虞美人》

诗词对比: 朱淑真的《恨春五首 其二》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爱情和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朱淑真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描绘,而李清照则通过清新的意象展现个人的孤独与思念。这种对比展现了古代女性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女诗人研究》
  • 《朱淑真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