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神》

时间: 2025-04-27 16:34:53

看龙舟。

看龙舟。

两堤未斗水悠悠。

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起中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潇湘神 黄公绍 〔宋代〕 看龙舟。看龙舟。两堤未斗水悠悠。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起中流。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观看龙舟赛,观看龙舟赛。两岸的堤坝上,水波悠悠,龙舟尚未竞斗。一片笙歌之声催促着夜幕的降临,突然间,鼓声响起,船桨齐动,龙舟在中流疾驰。

注释:

字词注释:

  • 龙舟:古代的一种船,多用于竞渡比赛,尤其是在端午节。
  • 两堤:指河两岸的堤坝。
  • 斗:此处指竞斗,即比赛。
  • 悠悠:形容水波平静、悠长的样子。
  • 笙歌:指乐器演奏和歌唱的声音,常用来形容热闹的场面。
  • 闹晚:指夜幕降临时的热闹场景。
  • 鼓棹:敲鼓和划桨,指龙舟比赛时的动作。
  • 中流:河流的中央。

典故解析:

  • 龙舟竞渡:源于纪念屈原的习俗,端午节时举行龙舟比赛,以示纪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公绍,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民间风俗,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通过生动的意象和节奏感强的语言,传达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端午节龙舟竞渡的场景。首句重复“看龙舟”,增强了节奏感,同时也表达了观众对比赛的期待和兴奋。诗中“两堤未斗水悠悠”一句,以“悠悠”形容水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期待的氛围。而“一片笙歌催闹晚”则通过声音的描写,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最后“忽然鼓棹起中流”一句,以“忽然”和“起”字,突出了比赛的突然开始和激烈程度,使整首诗达到了高潮。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看龙舟。看龙舟。”:重复的句式增强了观看龙舟比赛的期待和兴奋。
  • “两堤未斗水悠悠。”:描绘了比赛前的宁静,水波悠悠,尚未开始竞斗。
  • “一片笙歌催闹晚。”:通过笙歌的声音,描绘了夜幕降临时的热闹场景。
  • “忽然鼓棹起中流。”:以“忽然”和“起”字,突出了比赛的突然开始和激烈程度。

修辞手法:

  • 重复:首句的重复使用,增强了节奏感和期待感。
  • 拟人:“笙歌催闹晚”中的“催”字,赋予了笙歌以人的动作,增添了生动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端午节龙舟竞渡的场景,传达了节日的欢乐气氛和对传统习俗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舟:象征着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竞技精神。
  • 水悠悠:形容水波平静,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笙歌:象征着节日的喜庆和热闹。
  • 鼓棹:象征着比赛的激烈和紧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两堤未斗水悠悠”中的“斗”字是什么意思? A. 战斗 B. 竞斗 C. 斗争
  2. 诗中“一片笙歌催闹晚”中的“笙歌”指的是什么? A. 乐器演奏 B. 歌唱 C. 乐器演奏和歌唱
  3. 诗中“忽然鼓棹起中流”中的“鼓棹”指的是什么? A. 敲鼓 B. 划桨 C. 敲鼓和划桨

答案: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端午日赐衣》(杜甫):描绘了端午节的习俗和气氛。
  • 《竞渡歌》(张建封):详细描绘了龙舟竞渡的场景。

诗词对比:

  • 《端午日赐衣》(杜甫)与《潇湘神》(黄公绍):两者都描绘了端午节的习俗,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节日的感慨,而黄公绍的诗则更注重场景的生动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节日诗词选》:收录了多首与节日相关的古代诗词。
  • 《宋诗选注》:对宋代诗人的作品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