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十月晦日怀庆使院望太行山积雪》
时间: 2025-02-04 15:37: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 十月晦日怀庆使院望太行山积雪
作者:陈维崧
雪满太行,碧潋瑶翻,纷然沓来。
正黄河欲吼,六花籍籍,青山乍老,一夜皑皑。
素女凌空,眩师泼水,十万琼楼面面开。
深林外,更狐踪半灭,兽窟全埋。
万钟宁我加哉。
且濡发狂歌乾百杯。
看猎徒并代,霜鹰雪犬,神仙王屋,璐殿瑶阶。
聂政祠荒,袁尼宅破,世上谁人识此怀。
樽犹热,尽天公颠倒,造化安排。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描绘了太行山的积雪与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中提到黄河的咆哮,冬雪的覆盖,表现出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迁。诗人感叹人生的短暂,怀念过去的荣光,同时借酒浇愁,展现了其豪放不羁的个性。最后,诗人意识到自己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感慨造化的安排。
注释
- 素女:指的是雪,雪的洁白似素女。
- 六花:指六瓣花,这里比喻雪花的纷飞。
- 聂政:古代著名的刺客,象征着忠义。
- 袁尼:指的是历史人物,寓意遗迹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维崧(约1626年-约1710年),清代诗人,晚清词坛重要人物,擅长诗词,作品颇具个性,常以豪放、奔放著称。诗人身世并不显赫,经历了动荡的历史时期,深受时代影响。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十月的最后一天,正值冬季,诗人回望太行山的积雪,寄托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表达了复杂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绘雪满太行的景象,引发了诗人内心的思考与感慨。开头的“雪满太行”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也引发了诗人对生活、岁月的思考。诗中“黄河欲吼,六花籍籍”一句,展现了自然的雄浑,黄河的咆哮与雪花的轻盈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整体的气势。
接着,诗人通过“素女凌空,眩师泼水”描绘出雪花在空中飞舞的美丽,展现了自然的奇妙与诗人对其的赞美。在表达自我情感时,诗人又提到“万钟宁我加哉”,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名利的淡然,突显了其个性和豪情。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雪满太行:描绘了太行山上积雪的壮丽景象。
- 碧潋瑶翻,纷然沓来:形容雪花如玉般翻滚而来。
- 正黄河欲吼:黄河的声音如怒吼,暗示着自然的力量。
- 六花籍籍,青山乍老:雪花纷飞,青山似乎也显得苍老。
- 素女凌空,眩师泼水:雪花在空中飞舞,犹如美丽的女子。
- 十万琼楼面面开:雪覆盖大地,宛如无数的玉楼。
- 深林外,更狐踪半灭:在深林之外,狐狸的踪迹几乎消失。
- 万钟宁我加哉:即使有万钟的财富也无法增加我的价值。
- 且濡发狂歌乾百杯:借酒浇愁,纵情高歌。
- 看猎徒并代:看猎人和猎犬在雪中活动。
- 神仙王屋,璐殿瑶阶:描绘了仙境般的美丽场景。
- 聂政祠荒,袁尼宅破:历史遗迹的荒凉,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
- 世上谁人识此怀:感叹世人对自己情怀的无知。
- 樽犹热,尽天公颠倒,造化安排:酒仍温热,感慨造化的安排。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素女”比喻雪,增强了形象感。
- 拟人:将自然描绘得生动,赋予其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同时寄托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反思,体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历史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纯洁、孤独与冷漠。
- 黄河:象征着力量与生命的源泉。
- 狐狸:象征着狡猾与逃避。
- 神仙:象征着理想与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自然之美
- B. 人生感悟
- C. 历史回忆
- D. 以上皆是
-
“万钟宁我加哉”是什么意思?
- A. 财富会增加
- B. 财富无用
- C. 财富会带来快乐
- D. 财富是生活的全部
-
诗中提到的“素女”指的是?
- A. 美丽的女子
- B. 雪
- C. 诗人
- D. 自然
答案:
- D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雪》:柳宗元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江雪》与《沁园春 十月晦日怀庆使院望太行山积雪》都描绘了冬季的景象,但前者着重于孤独与清冷,后者则表现出豪放与壮观。
参考资料
- 《清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