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居杂诗九十首 曹勋 〔宋代〕
今年已断梅,七月雨益大。 苗虽不厌雨,灌恐有余溉。 禾梗正柔嫩,水满舞澎湃。 其间田高低,于焉有畏爱。
白话文翻译:
今年梅雨季节已经结束,七月雨水却越来越大。 虽然秧苗不讨厌雨水,但灌溉恐怕已经过多。 稻梗正柔嫩,水波汹涌澎湃。 在这高低不平的田地间,既有喜爱也有畏惧。
注释:
- 断梅:指梅雨季节结束。
- 益大:越来越大。
- 厌雨:讨厌雨水。
- 灌恐有余溉:担心灌溉过多。
- 禾梗:稻梗。
- 舞澎湃:形容水波汹涌。
- 于焉有畏爱:在这里既有喜爱也有畏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1098-1174),字公显,号松隐,汴京(今河南开封)人,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之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这首《山居杂诗九十首》是他隐居山林时所作,反映了他在山居生活中的所见所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曹勋在山居期间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和感悟。诗中描绘了七月雨水充沛的景象,以及对农田灌溉的担忧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七月雨水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诗中“禾梗正柔嫩,水满舞澎湃”一句,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稻田中水波汹涌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叹。同时,“其间田高低,于焉有畏爱”则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农田灌溉的担忧,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之道。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今年已断梅,七月雨益大。”:诗的开头点明了时间背景,梅雨季节已过,但七月雨水却越来越大。
- “苗虽不厌雨,灌恐有余溉。”:表达了虽然秧苗不讨厌雨水,但担心灌溉过多。
- “禾梗正柔嫩,水满舞澎湃。”:描绘了稻梗柔嫩,水波汹涌的景象。
- “其间田高低,于焉有畏爱。”:反映了在高低不平的田地间,既有对自然美的喜爱,也有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修辞手法:
- 拟人:“水满舞澎湃”中的“舞”字赋予了水波以人的动作,增强了形象感。
- 对比:“苗虽不厌雨,灌恐有余溉”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雨水过多可能带来的问题的担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通过对七月雨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同时也体现了对农田灌溉的担忧,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之道。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禾梗:象征着生命的柔嫩与生机。
- 水满舞澎湃: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断梅”指的是什么? A. 梅花凋谢 B. 梅雨季节结束 C. 梅花盛开
- “苗虽不厌雨,灌恐有余溉”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担忧? A. 雨水不足 B. 雨水过多 C. 雨水适中
- “禾梗正柔嫩,水满舞澎湃”中的“舞”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然美。
- 杜甫的《春夜喜雨》: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和对农田的关怀。
诗词对比:
- 曹勋的《山居杂诗九十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然美,但曹勋的诗更多了一层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农田灌溉的担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曹勋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唐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宋诗人的作品的详细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