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 十七夜月用樊榭韵》
时间: 2025-01-22 15:07: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戏初阑,银妆又换,琼楼现出纤翳。
写弄珠游,绘凌波样,可少神仙新制。
流连懒去,谁惜汝欲飞无翅。
好是山深一种,婵娟泥人寒翠。
冬宵最愁对此。奈奇冷耸肩难避。
准备虚窗先掩,重衾如水。
尽把梅花付与,呵冻笑填词不成字。
误作天明,风鸦叫起。
白话文翻译:
初春的夜晚,玉石般的玩具刚刚结束,银色的妆容又换成了新的,琼楼玉宇显得格外纤巧。
写下玩弄珠子的游乐,描绘出如凌波仙子般的姿态,仿佛是神仙新制的玩物。
流连忘返,谁又在乎你想要飞翔却没有翅膀。
真是山深处的一种美好,像那婵娟般的泥人,寒翠欲滴。
冬夜最是令人愁苦,对此情景感到无奈,只能耸肩难以避免。
准备把虚窗先掩上,重重的被子如水般沉重。
把梅花的芬芳都交给它,呵呵地笑着,却写不出字来。
误以为天亮了,听到风中传来的乌鸦叫声。
注释:
- 玉戏:指玉制的玩具或戏玩。
- 银妆:指银色的装饰或妆点。
- 琼楼:指美丽的楼阁,常用于形容宫殿。
- 凌波:形容轻盈的姿态,如同在波浪上行走。
- 婵娟:比喻美丽的女子或月亮。
- 虚窗:虚幻的窗户,象征着向外界的隔绝。
- 重衾如水:重重的被子,形容沉重的感觉。
典故解析:
- 神仙:在古代文学中,神仙常常象征着超凡脱俗的境界,可能暗示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梅花: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和高洁,常与寒冬联系在一起,表现出诗人的坚强与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叶大庄,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婉约的风格著称。他的诗词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情感真挚,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冬季,诗人或许在清冷的夜晚中感受到了孤独与思念,借以描绘内心深处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天香 十七夜月用樊榭韵》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对冬夜的感伤。开篇的“玉戏初阑,银妆又换”,描绘了春天的初期,仿佛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但随后的描写却带有几分惆怅与失落。琼楼的出现,象征着美好与希望,而“流连懒去,谁惜汝欲飞无翅”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人生的思考。尤其是“准备虚窗先掩,重衾如水”一联,表现了诗人对孤独夜晚的深刻体验,令人感同身受。最后一句“误作天明,风鸦叫起”,以乌鸦的鸣叫结束,既是对夜晚的留恋,也是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玉戏初阑”:夜晚的玩具刚刚结束,暗示春天的来临。
- “银妆又换”:银色的装饰变换,寓意变化与期待。
- “琼楼现出纤翳”:美丽的楼阁显现,象征诗人的理想。
- “写弄珠游,绘凌波样”:描绘游玩的乐趣与轻盈的姿态。
- “流连懒去,谁惜汝欲飞无翅”:表达对自由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 “好是山深一种”:赞美山中深处的美好。
- “冬宵最愁对此”:冬夜的愁苦与孤独。
- “奈奇冷耸肩难避”:无奈的情感,无处可避。
- “准备虚窗先掩,重衾如水”:准备掩盖虚幻的窗户,重重的被子象征沉重的内心。
- “尽把梅花付与,呵冻笑填词不成字”:将梅花的美好寄托于心,却无法表达。
- “误作天明,风鸦叫起”:以乌鸦的鸣叫结束,寓意现实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琼楼”比喻美好的事物。
- 拟人:如“呵冻笑”表现出情感的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很好的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表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同时也流露出对孤独与现实无奈的深切体会。
意象分析:
- 玉戏:象征着童趣与初春的生机。
- 银妆:代表着美丽与装饰,暗示生活的变化。
- 琼楼:美好的理想与向往。
- 梅花:坚韧与高洁,象征着冬季的孤独与坚守。
- 风鸦:现实的无奈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玉戏初阑”意为: A. 春天来临
B. 玩具结束
C. 夜晚结束
D. 银色妆容 -
“流连懒去,谁惜汝欲飞无翅”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由的渴望
B. 对朋友的思念
C. 对理想的追求
D. 对爱情的期待 -
“奈奇冷耸肩难避”中的“难避”意指: A. 难以逃避
B. 难以面对
C. 难以理解
D. 难以承受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叶大庄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夜泊牛津》,两者都表现了面对孤独与自然的深刻思考,但风格上,叶大庄更为细腻婉约,而李白则显得豪放洒脱。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