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斋尘不到,寂寞野人家。
下榻来风韵,看书度岁华。
已忘巫峡月,空惜武陵花。
欲问并州信,故人天一涯。
白话文翻译:
在这小小的书斋里,尘埃无法侵入,显得格外清净,仿佛是一位隐居的野人。
我在这里休憩,感受着清风的雅致,静静地看书度过岁月的华年。
我早已忘记了巫峡的明月,反而空自惋惜武陵的花。
若想询问并州的消息,却只知道故人与你相隔天涯。
注释:
字词注释:
- 小斋:小书房或书斋,指作者的隐居处。
- 尘不到:尘埃无法到达,表示环境清幽。
- 野人家:隐居或乡间的居所,暗示作者的隐逸生活。
- 下榻:在此处指停留,住宿。
- 风韵:风雅韵味,形容环境或气氛的优雅。
- 岁华:岁月的华美,指时间的流逝。
- 巫峡月:指巫峡的明月,巫峡是指古代的一个名胜。
- 武陵花:指武陵的花,出自陶渊明的诗,象征美好的事物。
- 并州信:并州指的是一个地方,信件即书信。
- 故人天一涯:故人远在天边,象征距离遥远的朋友。
典故解析:
- 巫峡:巫峡位于长江,是著名的风景区,古人常以此作为抒情的背景。
- 武陵:指的是古代陶渊明所描绘的桃花源,象征世外桃源,隐逸的理想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冕,元代诗人,字季真,号白云,浙江人。他的诗风清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具有很强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王冕在诗歌中常常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归来 其三》作于王冕隐居期间,反映了他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人的思念。诗中描绘的环境和情感,体现了他对宁静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隐居生活的清幽与淡雅。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书斋,尘埃不染,似乎在表达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接着,诗人通过“下榻来风韵”的描写,传达了在这样环境中读书的乐趣,展示了他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后两句则转向对过往的回忆与对故人的思念。“已忘巫峡月,空惜武陵花”表现了心中对美好事物的惋惜,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往昔的怀念。而最后一句“欲问并州信,故人天一涯”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与渴望,却又因距离遥远而感到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精妙,营造了一个清幽的隐逸环境,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隐逸生活的享受,也有对故人深切的思念,体现了王冕独特的人生哲学与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斋尘不到:这里的“尘”指外界的喧嚣与纷扰,诗人选择了一个清静的环境来隐居,强调了生活的宁静。
- 寂寞野人家:隐喻诗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认可与向往。
- 下榻来风韵:诗人以清风作伴,体现了生活的雅致和高洁。
- 看书度岁华:通过阅读来消磨时光,暗示了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岁月的感慨。
- 已忘巫峡月:巫峡的月光象征着美好回忆,表明诗人对过往的淡漠。
- 空惜武陵花:惋惜武陵的花,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流逝与珍惜。
- 欲问并州信: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想要询问近况。
- 故人天一涯:强调距离的遥远,增加了孤独感。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式,如“下榻来风韵,看书度岁华”,使得诗歌朗朗上口。
- 意象:通过“巫峡月”和“武陵花”营造出一种清幽而美好的自然意境。
- 反衬:通过对理想生活的描绘,反衬出对现实生活中孤独的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以及对友人的思念。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隐居生活,王冕展现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独特看法,反映出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斋:象征着宁静的生活空间,隐喻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 巫峡月:象征着美好的回忆,可能代表着逝去的青春。
- 武陵花:象征着世外桃源的美好,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并州信:代表着与故人的联系,象征着人际关系的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巫峡”是指哪里的风景?
- A) 长江
- B) 黄河
- C) 西湖
- D) 太湖
-
“欲问并州信,故人天一涯”中的“故人”指的是什么?
- A) 朋友
- B) 家人
- C) 师长
- D) 随行者
-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快乐
- B) 思念
- C) 愤怒
- D) 失落
答案:
- A) 长江
- A) 朋友
- B) 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描绘隐逸理想生活,与王冕的思想相似。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王冕的《归来 其三》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的思考。王冕更注重隐逸生活的宁静,而李白则更强调酒与友的欢愉,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人王冕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经与古诗词的传承》
以上是对《归来 其三》的全面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刻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