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河春兴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2-04 16:20:02

神州何处见繁华,尽好当时富贵家。

慷慨唤来黄字酒,丁宁将出紫帘车。

春风袅袅穿杨柳,小雨冥冥度杏花。

沉醉归来不知夜,又传清响按琵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神州何处见繁华,
尽好当时富贵家。
慷慨唤来黄字酒,
丁宁将出紫帘车。
春风袅袅穿杨柳,
小雨冥冥度杏花。
沉醉归来不知夜,
又传清响按琵琶。

白话文翻译:

在这神州大地上,哪里能看到那繁华的景象?
只有在当年那些富贵人家的聚会中。
我豪爽地呼唤来黄字酒,
小心翼翼地将紫帘的车子准备好。
春风轻柔地拂过杨柳,
细雨纷纷洒落在杏花之间。
我沉醉归来,竟然不知天色已晚,
又传来清脆的琵琶声。

注释:

  • 神州:指中国,古代对中国的称呼。
  • 繁华:指富丽堂皇的景象,繁荣的状态。
  • 黄字酒:指一种酒,可能是标有“黄”字的名酒,象征奢华。
  • 丁宁:小心谨慎的意思。
  • 紫帘车:指装饰华丽的车子,通常用于富贵人家的出行。
  • 春风袅袅:形容春风轻柔的样子。
  • 冥冥:形容雨雾弥漫的状态。
  • 沉醉:指陶醉于酒中,迷醉的状态。
  • 琵琶:一种传统乐器,常用于文人雅士的聚会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冕(1287年—1359年),元代著名诗人、画家。他以诗词和山水画著称,曾任官职,但因其个性洒脱不羁,常常选择隐居生活。他的作品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金水河春兴二首》写于春天,正是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的时节。王冕在作品中通过描绘春日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富贵生活的向往与反思。

诗歌鉴赏:

《金水河春兴二首 其一》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繁华,诗人在其中不仅描绘了自然的风光,还通过酒宴的场景传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开头两句,作者用“神州何处见繁华”引入,唤起读者对繁荣的期待与思考,接着“尽好当时富贵家”则直接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奢华的宴会场景。

在后续的描写中,春风和细雨的意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春风袅袅穿杨柳,小雨冥冥度杏花”,展现了春季的温柔与细腻,让人沉醉其中。而最后两句“沉醉归来不知夜,又传清响按琵琶”,则通过酒后归来和琵琶声的描绘,表现出一种恍惚与陶醉的状态,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春日景象的描绘,更是对生活的享受与感悟,展现了王冕对人生的豁达与洒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神州何处见繁华:质疑神州大地上繁华的所在,表明诗人对现实的感慨。
  2. 尽好当时富贵家:提到富贵人家,暗示过去的繁华与现在的落寞。
  3. 慷慨唤来黄字酒:显示诗人豪爽的性格,抒发对美酒的向往。
  4. 丁宁将出紫帘车:细腻的描写出行的准备,体现出富贵的生活状态。
  5. 春风袅袅穿杨柳:春风轻柔,象征着生机勃勃的春天。
  6. 小雨冥冥度杏花:细雨和杏花交织,增添了春天的浪漫气息。
  7. 沉醉归来不知夜:沉醉于美酒之中,忘却了时间的流逝。
  8. 又传清响按琵琶:琵琶声清脆悦耳,增添了宴会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春风袅袅”、“小雨冥冥”等比喻生动描绘春日景象。
  • 对仗:如“黄字酒”和“紫帘车”,形成对称美感。
  • 拟人:将自然界的元素赋予人的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对富贵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沉醉于美好时光的追求。通过描绘宴会的场景,反映出一种人生态度,既有对物质生活的享受,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象征生命与希望,传达出春天的气息。
  • 杨柳:代表春天的柔美,象征着生命的复苏。
  • 杏花:象征美丽,春天的代表花卉,寄托着对爱情的向往。
  • 琵琶:传统文化的象征,代表着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黄字酒”主要象征什么? A. 贫困
    B. 富贵
    C. 忧伤
    D. 旅行

  2. “春风袅袅”中的“袅袅”是指什么?
    A. 轻柔
    B. 强烈
    C. 昂扬
    D. 突兀

  3. 诗中表现的情感基调是?
    A. 忧伤
    B. 兴奋
    C. 陶醉
    D. 失落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同样描绘自然与理想生活。
  • 杜甫《春望》:表现出对春天的期待与感慨。

诗词对比:

王冕的《金水河春兴二首》与李白的《将进酒》可以进行对比。两者都表现了对美酒的赞美,但王冕更注重春天的自然景象,而李白则更强调豪情壮志与人生哲学。王冕的作品在细腻的描绘中流露出对生活的享受,而李白则在豪放中体现出对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