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 其二 七夕》
时间: 2025-01-26 02:06: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鹊桥仙 其二 七夕
作者: 黄燮清 〔清代〕
月斜香几,露寒瓜席,墙外何人私语。
隔花风递笑声来,却不似故国儿女。
有情时节,无情院落,坐对凉阴几树。
卷帘独自数秋星,点点是离愁来处。
白话文翻译:
诗的意思是:
月光倾斜在香气四溢的几案上,露水寒冷,瓜席凉爽,墙外传来有人私语的声音。
透过花丛传来的笑声,却不像故乡的儿女那样亲切。
在这个有情的时节,却是在无情的院落中,面对凉爽的阴影和几棵树。
我独自拉开帘子,数着秋天的星星,那一颗颗的星星,都是我离愁的来源。
注释:
字词注释:
- "香几": 指香气四溢的桌子。
- "瓜席": 指用瓜藤或瓜叶编成的席子,形容凉爽。
- "私语": 指低声交谈。
- "有情时节": 指七夕这一天,代表爱情的时节。
- "无情院落": 指冷清的院子,缺乏温情。
典故解析:
“七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传说中牛郎与织女每年在这一天相会。诗中提到的“故国儿女”暗指对故乡恋人的思念,是对传统节日的深情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燮清(1764—1849),字子文,号梅溪,清代诗人,以诗、词、文三绝闻名,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情感。作品常以细腻的笔触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环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七夕佳节,表达了对故乡和爱人的深切思念,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爱情的向往与期待。
诗歌鉴赏:
《鹊桥仙 其二 七夕》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七夕夜的情景,诗人通过对月光、露水及墙外低语的描绘,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思念。诗的开头描绘了月光和露水的清冷,营造出了一种静谧的氛围。接着,诗人听到墙外的私语,心中却感到一丝孤独,表现了与故乡儿女的情感隔阂。这种情感在“有情时节,无情院落”中得以进一步升华,诗人坐在无情的院子里,面对凉阴,感到无奈与孤独。最后,卷帘独自数秋星,点点星光映照着诗人的离愁,形成了情感的高潮。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传达了对爱情与故乡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斜香几”:夜色朦胧,月光斜洒在散发着香气的几案上,营造出优雅的氛围。
- “露寒瓜席”:清晨露水凝结在凉爽的瓜席上,暗示着天气的寒冷与清新。
- “墙外何人私语”:听见墙外有人低声交谈,突显出一种孤独的对比。
- “隔花风递笑声来”:透过花丛传来的笑声,表现出生活的美好,却又显得遥不可及。
- “却不似故国儿女”:与故乡的亲人相比,这种笑声显得陌生,暗含思乡之情。
- “有情时节,无情院落”:在充满情感的节日里,身处冷清的院落,形成鲜明对比。
- “坐对凉阴几树”:面对阴凉的树木,意象上象征着孤独。
- “卷帘独自数秋星”:拉开窗帘,独自数着星星,表现出孤单与思念。
- “点点是离愁来处”:每一颗星星都代表着离愁,是对过去的追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斜香几”,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夜晚的景象。
- 拟人:如“隔花风递笑声”,让自然界的风与声音充满了人情味。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人在佳节中难免的孤独与愁苦,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情感的追求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思念与孤独。
- 露:象征清新与凉意,暗示思念的清淡。
- 瓜席:代表着温暖与亲密的情感环境。
- 秋星:象征离愁与思念的源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鹊桥仙 其二 七夕》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黄燮清
C. 杜甫 -
诗中“有情时节,无情院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孤独
C. 愤怒 -
“卷帘独自数秋星”中的“秋星”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离愁
C. 快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
-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相比,黄燮清的《鹊桥仙 其二 七夕》更侧重于对情感的细腻描绘,而李商隐则通过雨夜来表达思念与愁绪。两者都展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但情感的表现手法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文学概论》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黄燮清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