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 七夕。用秦少游韵联句》

时间: 2025-01-26 01:43:41

星期七夕,人间天上,玉沾金风几度。

当时佳约等閒看,赚老去、风怀无数。

尊前擪笛,花间索句,迷却采莲归路。

银河倒映旧针楼,怅盼断、帘栊朝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鹊桥仙 七夕
作者: 陈方恪 〔清代〕

星期七夕,人间天上,玉沾金风几度。
当时佳约等闲看,赚老去风怀无数。
尊前擪笛,花间索句,迷却采莲归路。
银河倒映旧针楼,怅盼断帘栊朝暮。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七夕节,人间与天上都弥漫着柔和的氛围,几度的金风轻拂着玉面。
当年那美好的约定,现在看来却显得那么平常,令我无数次为岁月流逝而感到惋惜。
酒杯前我轻轻吹奏竹笛,花间我索要诗句,迷失了归家的采莲路。
银河映照着旧日的楼台,我怅然地盼望着,断帘之后的晨昏。

注释

  • 七夕: 指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
  • 玉沾金风: 形容风轻柔如玉,温和如金,营造出浪漫的氛围。
  • 佳约: 指当年许下的美好约定。
  • 老去: 形容时间的流逝,带来惋惜的情感。
  • 擪笛: 指吹奏笛子,表现诗人对音乐和诗歌的追求。
  • 采莲: 指在水边采莲的活动,常用以比喻青春与爱情。
  • 银河: 指天上的银河,象征着遥远的梦想与希望。

典故解析

“七夕”源于中国古代民间传说,讲述的是牛郎与织女因爱情而被天河隔开,每年只有在七夕这一天才能相会。诗中提到的银河与佳约,均与这一传统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展示了诗人对爱情与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方恪(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他的诗词常常表现对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故的细腻观察,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色彩。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七夕节,正值牛郎织女相会之时,诗人通过描写节日的氛围,表达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爱情的感慨。

诗歌鉴赏

《鹊桥仙 七夕》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七夕这一传统节日的独特理解和内心情感的流露。诗的开头“星期七夕,人间天上,玉沾金风几度”,以优美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一个浪漫的氛围,金风与玉面结合,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情境,仿佛让人置身于人间与天上的交融之中。

接下来的句子则转向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作者表达了对往昔约定的怀念与惋惜,似乎在质问:曾经的美好为何变得那么轻易被遗忘。诗中“尊前擪笛,花间索句”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但同时也暗示了他在追求过程中迷失了自我,无法找到归路。

最后两句描绘了银河倒映的画面,表达了对旧时光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渴望。“怅盼断帘栊朝暮”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伤感,仿佛时间在不断流逝,而美好的爱情却难以再现。整体上,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感情与意象,展现了爱情的美好与脆弱,以及时间带来的无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星期七夕,人间天上,玉沾金风几度

    • 描绘七夕的节日气氛,运用“玉沾金风”表现出温暖浪漫的环境。
  2. 当时佳约等闲看,赚老去风怀无数

    • 回顾昔日的约定,感慨时间流逝,令人心痛的惋惜。
  3. 尊前擪笛,花间索句,迷却采莲归路

    • 描述在酒桌前吹笛,花间吟诗的场景,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暗示迷失的状态。
  4. 银河倒映旧针楼,怅盼断帘栊朝暮

    • 通过银河的意象,表达对往昔的思念,断帘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对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 “玉沾金风”比喻温和的风,表现节日的浪漫气氛。
  • 拟人: “银河倒映”赋予银河以感情,表现诗人对过往的眷恋。
  • 对仗: 诗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使得语言更加和谐美丽。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七夕这个主题,表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怀念,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慨。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七夕: 代表浪漫爱情的节日。
  • 银河: 象征梦想与遥远的爱情。
  • 采莲: 代表青春与纯真的爱情。
  • 金风: 代表温暖的情感与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七夕节的来源是哪个传说? A. 孟姜女
    B. 牛郎织女
    C. 白蛇传

  2. “玉沾金风”中的“玉”主要用来比喻什么?
    A. 风的温柔
    B. 诗人的情感
    C. 传统文化

  3. 诗中提到的“银河”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追求的梦想
    C. 失去的爱情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 杜牧
  • 《夜泊牛津》 - 李白
  • 《钗头凤·世情薄》 - 陆游

诗词对比

《秋夕》(杜牧)与《鹊桥仙 七夕》均表现了对爱情与时光的感慨,但杜牧的作品更关注于秋天的萧瑟与孤独,而陈方恪则通过七夕的浪漫氛围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追忆。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体现了各自的风格与主题。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清代词人研究》
  • 《七夕文化的历史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