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阁中芸冷》

时间: 2025-01-26 01:42:33

阁中芸冷,观中桃谢,谁问贞元朝士。

吾宗一句好书绅,但记取、毋污青史。

不交平勃,不游田窦,也不朋他牛李。

平章此去似何人,似洛社、戴花舞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阁中芸冷,观中桃谢,谁问贞元朝士。
吾宗一句好书绅,但记取毋污青史。
不交平勃,不游田窦,也不朋他牛李。
平章此去似何人,似洛社戴花舞底。

白话文翻译

在阁楼中,芳草凋零,桃花在观赏中凋谢,谁还问起贞元年间的士子们?我们家族的一句好话如书信一般,但要记住不要玷污青史。不与平勃交往,不去游玩田窦,也不与牛李结交。平章此去又像什么人呢,像洛社中戴花舞蹈的那一群人。

注释

  • 阁中芸冷:阁楼里草木凋零,暗指环境的冷清。
  • 贞元朝士:指的是唐代贞元年间的士人。
  • 好书绅:指良好的家风或知识分子。
  • 青史:历史书,指历史记载的正义。
  • 平勃、田窦、牛李: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文人或群体,表示不愿与他们交往。
  • 平章:平章政事,即宰相或重要官员。
  • 洛社:古代文人雅集处,指文人交往的场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翚,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词作著称。他的作品风格清丽,情感真挚,常表现对历史的思考与对人事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文人之间的交往与名声显得尤为重要。诗中流露出对历史的关注和对个人名节的珍视,反映了当时士人对文化与道义的追求。

诗歌鉴赏

《鹊桥仙·阁中芸冷》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沉浮紧密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和个人名节的深刻思考。诗中“阁中芸冷,观中桃谢”开头两句,通过描绘冷清的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孤寂与失落之感,暗示着当时文人雅士的困境与无奈。接下来的“谁问贞元朝士”,则是对历史的反思,表现出对前人荣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的失望。

“吾宗一句好书绅,但记取毋污青史”中,诗人强调了家族的良好品德与个人的名声,体现出其对历史责任感的重视。后面的“不交平勃,不游田窦”则明确了诗人对交友的选择与对名士的态度,既表达出对浮华的拒绝,又渗透出对真诚友谊的渴望。

结尾的“平章此去似何人,似洛社戴花舞底”,借用洛社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对文人聚会的怀念,带有一丝哀愁与无奈。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示了诗人对历史与自我的思考,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阁中芸冷,观中桃谢:描绘出寂静的阁楼和凋谢的桃花,代表环境的冷清与孤独。
  • 谁问贞元朝士:反映出对历史的追问与对当下的漠然,暗示士人的困境。
  • 吾宗一句好书绅:强调家族的教育和品德,表现出对传统的尊重。
  • 但记取毋污青史:警惕后人不要玷污历史,显示出强烈的责任感。
  • 不交平勃,不游田窦:表明对名流的拒绝,强调自己的人际选择。
  • 也不朋他牛李:再一次强化不与名士交往的态度。
  • 平章此去似何人:诗人对未来的困惑,表达出对身份的思考。
  • 似洛社戴花舞底:以洛社的热闹与欢愉作对比,显示出自身的孤独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阁中芸冷,观中桃谢”,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环境描绘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形成深刻的意象。
  • 排比:使用“不交”、“不游”、“也不朋”形成排比,突出诗人对交往的选择和态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个人品德与历史责任的强调,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与对真诚友谊的渴望,展现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孤独与思考的空间。
  • 桃花:象征美好与时光流逝。
  • 青史:代表历史的真实与名声的长久。
  • 洛社:象征文人聚会与交往的场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阁中芸冷”所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喜悦
    B. 孤独
    C. 怀念
    D. 兴奋

  2. 填空题:诗人拒绝交往的名士包括平勃、田窦和___

  3. 判断题:诗人认为历史是可以随意篡改的。(对/错)

参考答案

  1. B
  2. 牛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同样探讨个人与历史的关系。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描绘对逝去时光的思考与感怀。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刘克庄更侧重于历史责任感,而李白则更具个人情感色彩。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刘克庄的作品往往带有浓厚的历史感与责任感,而李白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与对美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代词人研究》 - 研究宋代词人的生平与作品。
  2. 《古典诗词鉴赏》 - 提供古典诗词的解析与赏析。
  3. 《中国文学史》 - 介绍中国文学的发展与重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