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时间: 2025-02-04 15:40:06

日日春阴浓似酒。

不放花开,何事催花瘦。

翠幕沈沈香烬久。

此中更有人僝僽。

为问闲愁仍在否。

解道无情,争奈当初有。

双燕飞回人去后。

曲栏无限冥濛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
——黄侃

日日春阴浓似酒。不放花开,何事催花瘦。
翠幕沈沈香烬久。此中更有人僭僽。
为问闲愁仍在否。解道无情,争奈当初有。
双燕飞回人去后。曲栏无限冥濛柳。

白话文翻译:

这几天春天的阴云浓厚得像酒一样。既然花不开放,为什么还要催促花儿凋谢呢?翠绿色的帷幕沉沉地垂下,香烛的余烟缭绕已久。这里面还有人忧愁不已。想问你,闲愁是否依旧存在?你却说无情,怎么能怪当初有过呢?双燕飞回,人在离去之后,曲折的栏杆旁,无尽的柳树在朦胧中随风摇曳。

注释:

  • 春阴:春天的阴云。
  • 翠幕:形容绿色的帷幕,象征春天的景色。
  • 香烬:香烛燃尽后的残留部分,象征时间的流逝。
  • 僭僽:指情感的抑郁与无奈。
  • 闲愁:无所事事时产生的忧愁。

典故解析:

本诗中的“春阴”与“香烛”意象,常见于古诗词中,象征着春天的美丽与短暂。此类意象通常用来表达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结合“燕飞”与“冥濛柳”的描写,勾勒出春天的景象与内心的愁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侃(1885-1936),字仲明,号子华,近代著名的书法家、诗人和教育家。他的诗风受李清照、苏轼等宋代词人的影响,作品多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黄侃晚年,正值社会动荡的时期,他通过写春天的景色,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过往情感的追忆。

诗歌鉴赏:

《蝶恋花》通过描绘春天的阴郁景象,传达了诗人对生命和情感的深刻思考。开篇即以“日日春阴浓似酒”引入,生动地描绘出春日的沉闷与无奈。此句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同时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沉重。接下来的“翠幕沈沈香烬久”则通过香烛的余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诗中逐渐转入对情感的探讨,尤其是“为问闲愁仍在否”,展示了诗人对过往情感的追忆与反思。诗的最后以“双燕飞回人去后”结束,留下无限的惆怅与思索,恰如生活中的许多未解之谜。这首词不仅是对春天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充满了对生命的感慨与对爱情的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日日春阴浓似酒:春天的阴云厚重如酒,象征着情感的酝酿与沉重。
  2. 不放花开,何事催花瘦:既然花不肯开放,又何必催促它凋谢,表达了对生命的无奈。
  3. 翠幕沈沈香烬久:绿色的帷幕沉沉而下,香烛的余烟缭绕,创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4. 此中更有人僭僽:在这样的环境中,心中仍有忧愁和无奈。
  5. 为问闲愁仍在否:想询问这份无聊的忧愁是否依旧存在。
  6. 解道无情,争奈当初有:虽然说是无情,但过去的情感依然深刻。
  7. 双燕飞回人去后:燕子飞回,人与世事却已改变,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8. 曲栏无限冥濛柳:曲折的栏杆旁,柳树在朦胧中摇曳,营造了一种幽静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阴比作酒,形象地表现出情感的浓烈与沉重。
  • 拟人:如“闲愁仍在否”,使情感具有人性化的特征,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整首词的句式对称工整,增加了音乐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核心思想在于对春天的思考与对过往情感的追忆。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探讨,展现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以及对爱情与人生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春阴:象征生命的沉重与无奈。
  • 香烛:代表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消逝。
  • 双燕:象征着过往的美好与即将消逝的记忆。
  • :常被视为离愁别绪的象征,增添了诗的忧郁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春阴浓似酒”中的“酒”比喻了什么?

    • A) 美好
    • B) 情感的沉重
    • C) 生活的乐趣
  2. “双燕飞回人去后”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惆怅
    • C) 无聊
  3. 诗中提到的“闲愁”指的是什么?

    • A) 工作的压力
    • B) 对过去的怀念
    •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爱情和时光的感慨。
  • 苏轼《水调歌头》:探讨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追忆。

诗词对比:

  • 黄侃的《蝶恋花》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利用自然意象表达对过往情感的追忆,但黄侃更侧重于春天的沉闷与无奈,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出离别的愁苦。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
  • 《黄侃研究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