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
时间: 2025-01-26 02:30: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泰山
王安舜 〔明代〕
泰山东望走群龙,
直上天门第一峰。
泉壑晴霞开罨画,
长空飞雨洗芙蓉。
残碑莫辩秦时字,
断简曾埋汉武封。
览胜欲摅天下目,
不知身在古鸿濛。
白话文翻译:
登上泰山向东望去,
群山如龙蜿蜒延展,
我直奔天门的最高峰。
泉水与山谷在晴空下如画展开,
长空中飞雨冲刷着芙蓉。
残存的碑文已难辨秦朝的字迹,
断简也曾埋藏在汉武帝的封地。
游览胜景想要一览天下,
却不知自己身处于古代的迷蒙之中。
注释:
- 泰山:中国五岳之一,象征着高大和雄伟。
- 天门:指的是泰山上的一处著名山峰。
- 泉壑:泉水与山谷,形容自然景色。
- 晴霞:晴天的云彩,形容美丽的自然景象。
- 芙蓉:荷花,象征清丽脱俗。
- 残碑:指古代遗留的碑文,可能因风化而模糊。
- 秦时字:指秦朝时的文字,历史悠久。
- 汉武封:指汉武帝时期封地的遗址。
- 览胜:游览美景,欣赏风光。
- 古鸿濛:形容古代的模糊或不清晰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舜,明代诗人,生于松江,后迁至扬州。他的诗歌风格受到唐诗的影响,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其作品多有对历史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登泰山》创作于王安舜游览泰山时,结合了他对自然壮丽景色的感受与对历史沧桑的思考。在登高望远的过程中,感受到人与自然、历史的关系,表达了对壮美景色的赞叹及对历史的追忆与反思。
诗歌鉴赏:
王安舜的《登泰山》是一首充满哲理的山水诗。整首诗通过对泰山景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历史的思考。开篇“泰山东望走群龙”,即以宏大的气势引入,描绘泰山的雄伟与绵延,喻示着壮丽的自然景观。接着“直上天门第一峰”表现出诗人攀登的决心与对高峰的向往。
在接下来的描写中,“泉壑晴霞开罨画,长空飞雨洗芙蓉”运用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泰山上美丽的自然风光,仿佛将读者带入一幅精美的画卷之中。诗中通过“残碑莫辩秦时字,断简曾埋汉武封”两句,交代了历史的沉淀与沧桑,提醒人们在欣赏自然的同时,也要思考历史的变迁。
最后两句“览胜欲摅天下目,不知身在古鸿濛”,则是诗人的哲理升华,表达了人们在欣赏壮丽景色时,往往会忽略自身的处境与历史的厚重。整首诗不仅抒发了对泰山的赞美,也引发了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恰如其分地体现了王安舜的诗歌风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泰山东望走群龙:描绘泰山向东可见的群山,形象化地将群山比作蜿蜒的龙,表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观。
- 直上天门第一峰:表达诗人登高的雄心,直指泰山的最高峰,象征追求卓越的精神。
- 泉壑晴霞开罨画:描绘了晴空下,泉水与山谷间的美丽画面,充满了生机与色彩。
- 长空飞雨洗芙蓉:长空中的雨水清洗着荷花,展现出自然的洗礼与清新。
- 残碑莫辩秦时字:古碑的字迹已模糊,表明历史的久远与不易辨认。
- 断简曾埋汉武封:提及汉武帝时期的遗址,暗示历史的深厚与沧桑。
- 览胜欲摅天下目:表达了游览胜景的渴望,想要一览天下的豪情。
- 不知身在古鸿濛:在欣赏壮丽景色的同时,反思自身的处境与历史的迷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走群龙”比喻群山,形象生动。
- 对仗:如“泉壑晴霞”与“长空飞雨”,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连续的名词和动词,增强了表达的力量。
主题思想:
该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人与自然、历史之间的关系,同时引发对人生、历史沧桑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历史的敬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泰山:象征着高大、雄伟,代表自然的伟力与精神。
- 群龙:隐喻山脉的形态,表现出自然的生动与活力。
- 泉壑:代表生命与活力,象征自然的滋润。
- 晴霞:晴天的云彩,代表美好的自然状态。
- 芙蓉:象征清丽脱俗,代表诗人对美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泰山的最高峰被称为?
A. 天门
B. 华山
C. 阴山
D. 夷陵 -
诗中提到的残碑最难辨认的是什么朝代的字?
A. 汉朝
B. 秦朝
C. 唐朝
D. 宋朝 -
“长空飞雨洗芙蓉”中的“飞雨”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自然的变化
B. 诗人的心情
C. 生命的轮回
D. 对历史的感叹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望岳》——杜甫:同样描绘了壮丽的山岳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人生的思考。
- 《登高》——王之涣:以高处的视角抒发对大自然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王安舜的《登泰山》与王之涣的《登高》都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但前者更侧重于历史的思考,后者则更注重表达个人的情感与孤独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元明清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