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令》
时间: 2025-01-26 04:46:19意思解释
小重山令
作者: 程颂万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分梦帘栊坐两鸥。个侬家住在,海东头。
陪茶娇倚钿箜篌。抬头语,波已为郎秋。
蜃气上雕楼。未须明月夜,未须舟。
枕函香馤一诗愁。西风里,回手下帘钩。
白话文翻译:
在梦中分开帘子,坐着两只鸥鸟。我的家就住在海的东头。
陪着茶,娇媚地倚着钿制的箜篌。抬头说,波涛已经变成了你的秋天。
蜃气在雕楼之上升腾。不必等到明月夜,也不必需要舟。
枕边的香气和诗愁交织在一起。西风中,回手拉下了帘钩。
注释:
- 梦帘栊:梦中的帘子,象征着梦境与现实的交错。
- 鸥:海鸥,象征自由和漂泊。
- 个侬:指“我”,方言用法。
- 钿箜篌:用金属装饰的箜篌,代表乐器的美丽和优雅。
- 蜃气:蜃气是一种海上幻影,常用于形容美丽或虚幻的景象。
- 香馤:香气,通常指文人墨客的诗文所散发的气息。
典故解析:
- 蜃气:来自于古代神话,蜃是一种神奇的海洋生物,能够通过吐气形成幻影,常用来象征虚幻与美丽。
- 箜篌:古代一种弦乐器,常与文人雅士的生活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颂万,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受传统文化熏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对生活与情感的思考之际,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情感的细腻描写。
诗歌鉴赏:
《小重山令》是一首充满恬静与淡雅情愫的词作。开篇以“梦帘”引入,瞬间将读者带入一种朦胧、梦幻的氛围,意象的运用极具画面感。作者以“鸥”作为引子,象征着自由与漂泊,映射出一种生活的无拘无束。接着描写陪伴的女子,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波已为郎秋”一句,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感情的变化,抬头望去,波涛似乎在诉说着秋天的来临,感受到了一种惆怅与思念。
“蜃气上雕楼”则将意象提升到一个更为宏大的境界,蜃气的幻影与雕楼的美丽交织,象征着人生的虚幻与不可捉摸。“未须明月夜,未须舟”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不必等待完美的时刻,也不必依赖外在的条件,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才是最重要的。最后几句“枕函香馤一诗愁”则是将情感的深度进一步深化,西风的吹拂似乎带来了诗人的愁思,拉下帘钩的动作则暗示着一种内心的隐秘与自我保护。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展现了作者对生活和情感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分梦帘栊坐两鸥。”:在梦中打开帘子,看到两只海鸥,象征着自由与无拘无束的生活。
- “个侬家住在,海东头。”: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与归属感。
- “陪茶娇倚钿箜篌。”:描绘了陪伴的女子优雅的姿态,传达出一种温柔的情感。
- “抬头语,波已为郎秋。”:抬头望去,波涛似乎在诉说着时光的流逝与思念的情愫。
- “蜃气上雕楼。”:蜃气形成的美丽幻影,象征着生活中的虚幻与美好。
- “未须明月夜,未须舟。”:表达了内心的满足与宁静,不必依赖外在的条件。
- “枕函香馤一诗愁。”:诗人用香气与诗愁交织,传达出内心的情感。
- “西风里,回手下帘钩。”:西风中拉下帘钩,象征着情感的封闭与内心的隐秘。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蜃气”作为生活的虚幻与美好象征。
- 拟人:将波涛和情感拟人化,赋予其情感。
- 对仗:上下句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梦帘:象征梦境与现实的交错。
- 鸥:自由与漂泊的象征。
- 箜篌:优雅与文人雅士的生活象征。
- 蜃气:虚幻与美丽的象征。
- 西风:传达秋天的来临与情感的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鸥”象征什么? A. 自由
B. 忧愁
C. 回忆 -
“蜃气上雕楼”中的“蜃气”指的是什么? A. 真实的海洋生物
B. 虚幻的幻影
C. 风的声音 -
诗中提到的“钿箜篌”代表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游戏
C. 一种舞蹈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柳永的《雨霖铃》
诗词对比:
- 比较程颂万的《小重山令》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对生活与感情的细腻描写,但程颂万偏重于自然意象的运用,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出女性特有的柔情与忧伤。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