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古来圩岸护隄坊,
岸岸圩圩种绿杨。
几久树根无寸土,
绿杨走入水中央。
白话文翻译:
自古以来,堤岸边修建了许多房屋,
在这岸边到处种植着绿杨树。
然而经过了很久,树根竟然没有扎入土壤,
绿杨的枝叶却伸展到了水的中央。
注释:
字词注释:
- 圩岸:指堤岸,是为了防洪而修建的堤坝。
- 护隄坊:指沿着堤岸修建的房屋或建筑。
- 岸岸圩圩:形容岸边和圩地的分布非常密集。
- 寸土:比喻土地,这里指树木的根部没有扎入土壤。
- 绿杨:指绿色的杨树,象征生机和生命力。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圩岸”与“绿杨”的描写可以视为对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反思,体现了古代农耕文化中对土地和水域的依赖和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滕白,字无忌,号白云,宋代诗人,擅长五言、七言绝句,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常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滕白对农村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中,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诗中的环境描写反映了农耕文化的传统,同时也隐含了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七绝三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开篇提到“圩岸护隄坊”,描绘了古代人们为保护土地而修建的堤岸,用以抵御水患。接着“岸岸圩圩种绿杨”,说明了人们在这种环境中进行农业生产,种植绿杨树以美化环境和提供阴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久树根无寸土”一句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现象:尽管绿杨树茁壮成长,但其根却没有扎入土壤,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不牢固。树木的生长需要土壤的滋养,而此处的树木却仿佛悬浮在水中,预示着一种脆弱和不稳定的状态。
最后一句“绿杨走入水中央”,不仅进一步强调了树木的孤立地位,也象征着自然环境的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传达了对环境保护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考,引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来圩岸护隄坊:自古以来,堤岸边修建了许多房屋,展示了人类与自然的互动。
- 岸岸圩圩种绿杨:各种绿杨树在岸边生长,表现了自然的美丽和生机。
- 几久树根无寸土:经过一段时间,树木的根部却没有扎入土壤,暗示了生态环境的脆弱。
- 绿杨走入水中央:树的枝叶延伸到水中央,象征着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变得更为疏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岸岸圩圩”,形成了音韵的和谐。
- 比喻:树木生长的状态比喻自然环境的变化。
- 拟人:绿杨的枝叶仿佛有意向水中央延伸,表现出一种生命的意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反思,警示人们要珍惜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圩岸:象征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
- 绿杨:代表生命力与自然美。
- 水中央:象征自然的广阔与不确定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圩岸”指的是什么? a) 河流
b) 堤岸
c) 山坡 -
“几久树根无寸土”想表达的是什么? a) 树木茁壮成长
b) 树木缺乏生存基础
c) 树木生长速度快 -
诗歌所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a) 人与自然和谐
b) 人对自然的破坏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b) 堤岸
- b) 树木缺乏生存基础
- a) 人与自然和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晓》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滕白的诗作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杜甫则更注重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两者在风格和主题上各有千秋,但都展现了对自然的深刻观察与感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