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动聊句》
时间: 2025-04-28 11:06:57
大荒孟冬月,末旬高舂时。
日腹昏盲伥,风口鸣呜咿。
万灵困险戚,百槎嗟阳衰。
浓寒有胜气,天冻无败期。
六指忽摇曳,群蹠初奔驰。
丸铜落蟾吻。
始异张浑仪。
列宿犯天纪,预念汉志辞。
民甍函鼓舞,禁堞强崩离。
坐骇市声死,立怖人足踦。
坦途重车偾,急傅壮马欹。
陵早劝抚手,砾块当扬箕。
停污有乱浪,僵木无静枝。
众喙不暇息,沓嶂惊欲飞。
踊塔撼铎碎,安流荡舟疲。
倒壶丧午漏,颠巢骇眠鸱。
居人眩眸子,行客劳髑儿。
南北顿儵忽,西东播戎夷。
四镇一毛重,百川寸涔微。
众蛰不安土,群毛难丽皮。
惊者去靡所,仆或如见挤。
轰雷下檐瓦,决玉倾仓粢。
双颠太室吻,四躍宸庭螭。
万宇变旋室,百城如转机。
念此大灾患,必由政瑕疵。
胜社勇厥气,孤阳病其威。
傅是下乘上,亦日尊屈卑。
夫惟至静者,忧不可保之。
况乃易动物,何以能自持。
高者恐颠坠,下者当鎮綏。
天戒岂得慢,肉食宜自思。
变首孽可息,损降祸可违。
愿进小臣语,兼为丹扆规。
伟哉聪明主,勿遗地动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荒孟冬月,末旬高舂时。
日腹昏盲伥,风口鸣呜咿。
万灵困险戚,百槎嗟阳衰。
浓寒有胜气,天冻无败期。
六指忽摇曳,群蹠初奔驰。
丸铜落蟾吻,始异张浑仪。
列宿犯天纪,预念汉志辞。
民甍函鼓舞,禁堞强崩离。
坐骇市声死,立怖人足踦。
坦途重车偾,急傅壮马欹。
陵早劝抚手,砾块当扬箕。
停污有乱浪,僵木无静枝。
众喙不暇息,沓嶂惊欲飞。
踊塔撼铎碎,安流荡舟疲。
倒壶丧午漏,颠巢骇眠鸱。
居人眩眸子,行客劳髑儿。
南北顿儵忽,西东播戎夷。
四镇一毛重,百川寸涔微。
众蛰不安土,群毛难丽皮。
惊者去靡所,仆或如见挤。
轰雷下檐瓦,决玉倾仓粢。
双颠太室吻,四躍宸庭螭。
万宇变旋室,百城如转机。
念此大灾患,必由政瑕疵。
胜社勇厥气,孤阳病其威。
傅是下乘上,亦日尊屈卑。
夫惟至静者,忧不可保之。
况乃易动物,何以能自持。
高者恐颠坠,下者当鎮綏。
天戒岂得慢,肉食宜自思。
变首孽可息,损降祸可违。
愿进小臣语,兼为丹扆规。
伟哉聪明主,勿遗地动诗。
白话文翻译:
在大荒的孟冬,农历的最后一个月,正是高耸的时节。
太阳的光辉昏暗无力,风在空中哀鸣。
万物皆因灾害而感到惊恐,众多船只因阳光的衰退而叹息。
浓烈的寒气压倒一切,冰冻的天地没有败坏的期限。
六根手指忽然摇摆,群鸟初次飞翔。
铜球落下好似月亮初升,开始与浑仪(天文仪器)有所不同。
星宿违反了天的法则,预示着汉朝的志向将要离去。
百姓的屋顶传来鼓舞声,禁忌的城墙却强行崩溃。
坐着的人被市声惊吓得死去,站着的人害怕脚步声。
宽阔的道路上重车倾斜,急速奔跑的壮马也难以保持平衡。
高山早已劝人抚手,石块在风中飞扬。
污水停滞,波浪混乱,枯木无处安静。
众多的鸟儿忙着喧嚷,惊惧的山峰仿佛要飞起。
高塔摇动,铎声破碎,安静的船在水中疲惫漂流。
倒置的壶让时光流逝,巢穴颠覆使猫头鹰惊恐。
居住的人眼花缭乱,路过的行客感到疲惫。
南北的风瞬息万变,西东的敌人四处播散。
四镇如同一根毛重,百川如同细雨微寒。
众多的虫子无法安居,群毛难以优雅。
惊恐的人没有去处,仆人仿佛被挤压。
雷声轰鸣,瓦片坠落,玉米从仓库倾洒而出。
双颠(山名)吻合太室,四方的龙在庭院中四处跃动。
万宇变幻如旋转的房间,百城如同转动的机器。
想到这场大灾难,必然是因为政事的瑕疵。
胜利的社团勇敢地气吞天下,孤独的阳光病重其威。
下层的力量高于上层,阳光的尊重屈服于卑微。
惟有至静之人,忧虑才不可保全。
况且动物本就易动,怎能自持。
高层害怕跌落,低层则需镇定。
上天的警戒岂能轻慢,肉食者应自我反思。
改变的祸根可以消除,损害可以避免。
愿我进言小臣,兼为丹扆的规矩。
伟大的明主,请不要忘记地动的诗篇。
注释:
- 大荒: 指广阔的荒野。
- 孟冬: 指农历的十一月,即冬季开始。
- 高舂: 指高耸的状态。
- 日腹: 指太阳的光辉。
- 昏盲: 光线昏暗,失去视力。
- 万灵: 万物灵长,生灵。
- 浓寒: 指严寒的天气。
- 六指: 可能指天文仪器或星象变化。
- 列宿: 星宿,古代天文学的星座。
- 禁堞: 禁忌的城墙。
- 轰雷: 形容地震的声音。
- 双颠、太室: 可能指特定的山名或地理位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舜元,字若湘,号阮亭,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因其作品涉及多种题材而广受推崇。他的诗歌常表现出对时事的关注,具有深厚的社会责任感。
创作背景
《地动聊句》是在经历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灾害及其对人们生活影响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政治的关怀和对百姓生活的忧虑。
诗歌鉴赏:
《地动聊句》是一首深刻反映自然灾害对社会影响的诗作。整首诗在语言上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地震带来的恐怖与不安。诗人通过对“万灵困险戚”的描写,传达了灾难面前的脆弱感和无助感。同时,诗中提到的“政瑕疵”,则体现了诗人对社会政治的深切关怀,认为灾难的发生与政事的失当密切相关。
在修辞手法上,诗中大量使用了比喻和拟人,使得自然灾害不仅仅是自然现象,更是人类社会的隐喻。比如“轰雷下檐瓦”,生动地描绘了地震带来的直接影响,强调了自然与人类的紧密联系。
诗人用“伟哉聪明主”的呼唤,表达了对明主的期待,希望其能重视民生,关心社会,避免类似灾难的再次发生。这种对政治的思考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一幅自然灾难的画卷,更是对社会、对人心的深刻反思。整体来看,这首诗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展现了苏舜元的深邃思想与艺术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大荒孟冬月,末旬高舂时。:描述了冬季的荒凉景象,暗示着寒冷和孤寂。
- 日腹昏盲伥,风口鸣呜咿。:太阳无力,风中传来的哀鸣声,营造出一种不安的氛围。
- 万灵困险戚,百槎嗟阳衰。:生灵因灾难而感到困扰,描绘了人们的惶恐。
- 浓寒有胜气,天冻无败期。:严寒的力量压倒一切,强调了自然的无情。
- 后续的每一句都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情感,继续渲染灾难的恐怖与无助。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轰雷下檐瓦”,将地震比作雷声,增强形象感。
- 拟人:如“众喙不暇息”,让自然现象具有人的特性,增加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反思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同时隐含对政治的不满,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关切与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自然灾害:如地震、寒冷,象征着不可抗拒的命运。
- 政治隐喻:如“政瑕疵”,反映了社会治理的问题。
- 人类命运:如“万灵”,代表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日腹昏盲伥”指的是什么?
- A. 太阳无光
- B. 风声哀鸣
- C. 人们的恐惧
-
诗中提到“禁堞强崩离”,这句的意思是?
- A. 城墙崩溃
- B. 禁忌的事情
- C. 强烈的风暴
-
诗人认为灾难的发生与什么有关?
- A. 自然规律
- B. 政治失误
- C. 人类的贪婪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苏舜元与李白的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但苏舜元更侧重于灾难与政治的关联,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