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六首 其一》

时间: 2025-01-27 03:19:35

丝丝杨柳故夭斜。

勾引欲栖鸦。

春风夜火扬州路,听城头、画鼓频挝。

绣被焚香独自,银罂索酒谁家?

锦帆犹记到天涯,狼藉旧繁华。

迷楼丝管今何处,但迢迢、野草平沙。

惆怅二分明月,当年曾照琼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丝丝杨柳故夭斜。勾引欲栖鸦。春风夜火扬州路,听城头画鼓频挝。绣被焚香独自,银罂索酒谁家?锦帆犹记到天涯,狼藉旧繁华。迷楼丝管今何处,但迢迢野草平沙。惆怅二分明月,当年曾照琼花。

白话文翻译:

细细的杨柳,依旧斜倚着,吸引着想要栖息的乌鸦。春风夜晚的扬州路上,听到城头频频的画鼓声。绣被上焚香独自一人,问哪家有酒可以索取?锦帆仍记得曾经到达天涯,如今已是满目狼藉的旧繁华。迷楼中的丝管乐声如今又在何处,只见远方的野草平沙。惆怅的明月二分,曾经照耀过的琼花如今又在何方。

注释:

  • 丝丝杨柳:形容细长的柳条,常用以描绘春天的景象。
  • 勾引欲栖鸦:柳树的姿态吸引了想栖息的乌鸦,暗示春天的生机。
  • 春风夜火:春天的夜晚,温暖的风和火光,营造出一种热闹的氛围。
  • 画鼓:一种音乐器,常用在庆典或节日中。
  • 银罂索酒:形容酒的容器,暗示对酒的渴望。
  • 锦帆:指船帆,象征远行的梦想。
  • 狼藉旧繁华:形容曾经的繁华已经破败。
  • 迷楼丝管:描绘了往日的繁华与乐声,如今却已无处可寻。
  • 琼花:美丽的花,象征着美好的往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承谦(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写词,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生活,风格多样,既有清丽脱俗,也有沉郁顿挫。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与文化交融之际。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对旧日繁华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惆怅。

诗歌鉴赏:

《风入松六首 其一》展示了诗人对春天的细腻观察与内心的深刻情感。诗中以杨柳、乌鸦、春风等自然景物为切入点,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面。但在这幅画面背后,却隐藏着对过往繁华的追忆和对现实的失落感。通过“狼藉旧繁华”的描写,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变迁紧密相连,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无尽向往与感伤。

在语言上,诗人运用了细腻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通过“迷楼丝管今何处”这样的句子,诗人隐含了对往昔繁华的渴望和对现实孤寂的反思。整首诗在对比中展现出对生命流逝的哲学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丝丝杨柳故夭斜:春天的杨柳依旧生机勃勃。
  • 勾引欲栖鸦:柳树吸引着乌鸦,象征着生命的聚集。
  • 春风夜火扬州路:描绘了扬州的夜晚,春风温暖,火光摇曳。
  • 听城头画鼓频挝:城头的鼓声频繁,暗示着节庆的热闹。
  • 绣被焚香独自:独自一人,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
  • 银罂索酒谁家:渴望酒的陪伴,暗示孤独。
  • 锦帆犹记到天涯:对往日旅行的怀念。
  • 狼藉旧繁华:对过往繁华的喟叹。
  • 迷楼丝管今何处:对往昔乐声的追忆。
  • 惆怅二分明月:明月照耀,增添了思乡的情绪。
  • 当年曾照琼花:曾经的美好时光在明月下回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杨柳比作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
  • 拟人:将自然元素赋予人性,使之更具情感。
  • 对仗:整首诗句式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对往日繁华的怀念与对现实孤独的感慨,展示出一种深沉的抒情风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柳: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乌鸦:暗示孤独与无奈。
  • 春风:象征温暖与复苏。
  • 明月:象征思乡与怀旧。
  • 琼花:象征美好与纯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丝丝杨柳”主要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希望
    • B. 悲伤的回忆
    • C. 未来的梦想
  2. “狼藉旧繁华”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现实的满足
  3. 诗中提到的“银罂索酒”主要暗示了什么?

    • A. 酒的美味
    • B. 孤独与渴望
    • C. 快乐的聚会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同样描绘了孤独与对美好过往的怀念,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 《春望》:通过春天的景象反映社会动荡与个人情绪,有相似的主题但更具历史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