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己丑重九,一九四九年》

时间: 2025-02-04 13:40:20

纱幮宝枕透新凉。

佳日但壶觞。

纵无风雨浓氛在,登临好、笠屐休忘。

芳草天涯晼晚,黄花篱落秋光。

五云楼阁旧歌场。

鲸沫绿尘扬。

山丘华屋都零落,西州路、回首堪伤。

霜露虫丝滴泪,关山雁影斜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纱幮宝枕透新凉。佳日但壶觞。纵无风雨浓氛在,登临好笠屐休忘。芳草天涯晼晚,黄花篱落秋光。五云楼阁旧歌场。鲸沫绿尘扬。山丘华屋都零落,西州路回首堪伤。霜露虫丝滴泪,关山雁影斜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初秋的场景,清风透过纱幌,带来一丝凉意。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只有酒杯相伴。虽然没有风雨的浓厚氛围,但登高望远时,别忘了穿上合适的鞋子。芳草在天涯的黄昏,黄花在篱落旁映衬着秋色。曾经的楼阁和歌场,如今却已是旧地重游。鲸鱼的泡沫和绿色的尘土都在空中飞扬。山丘与华丽的屋宇如今都已破败,回首西州的道路让人感到伤感。霜露与虫丝如泪般滴落,关山上的雁影映衬着斜阳。

注释

  • 纱幮:指轻薄的帷幔或窗帘。
  • 宝枕:形容枕头非常舒适,像宝物一样。
  • 壶觞:古代饮酒的器具,指酒壶和酒杯。
  • 笠屐:笠帽和木屐,表示出行时的打扮。
  • 芳草:指美丽的草地,象征着自然的生机。
  • 五云楼阁:形容高耸的楼阁,往昔的繁华。
  • 鲸沫:指鲸鱼吐出的泡沫,这里比喻往日的繁华消逝。
  • 霜露:早晨的露水和霜,象征着秋天的寒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咏雩(1912-1986),近代诗人,出生于江苏,长期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时代的变迁与个人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1949年重阳节,正值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内心的感慨与对过往的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思考。从“纱幮宝枕透新凉”开始,诗人营造出一种轻松而又幽静的氛围,仿佛时间在此刻静止。通过“佳日但壶觞”的描写,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而“纵无风雨浓氛在”则暗示了即使在平淡的日子里,心中依然怀有一种渴望与追求。

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伤。尤其是“山丘华屋都零落,西州路回首堪伤”,引发读者对历史变迁的共鸣,体现出一种深刻的忧伤。最后的“霜露虫丝滴泪,关山雁影斜阳”则用自然现象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伤,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凄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纱幮宝枕透新凉:描绘凉爽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的夏秋交替的氛围。
  2. 佳日但壶觞:强调在美好日子中,酒杯成为唯一的陪伴,暗示孤独。
  3. 纵无风雨浓氛在,登临好笠屐休忘:即使环境平淡,出门时也要准备好,表现出人对生活的态度。
  4. 芳草天涯晼晚,黄花篱落秋光:描绘秋天的景色,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5. 五云楼阁旧歌场:追忆往昔的繁华与热闹。
  6. 鲸沫绿尘扬:象征过去的繁华已成泡影,留下的是空虚的回忆。
  7. 山丘华屋都零落:表现出人事的变迁与衰败。
  8. 西州路回首堪伤:感慨人生旅途的艰辛和不易。
  9. 霜露虫丝滴泪:自然现象象征着痛苦与思念。
  10. 关山雁影斜阳:黄昏中的孤雁飞影,象征着离别与愁绪。

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鲸沫绿尘扬”即用鲸鱼的泡沫象征过去的繁华;“霜露虫丝滴泪”则赋予自然现象以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怀旧与感伤,通过对秋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对现实生活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纱幮:象征轻松、宁静的生活状态。
  • 壶觞:象征人际交往与孤独。
  • 芳草、黄花: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美丽。
  • 山丘、华屋:象征着繁华与衰落。
  • 霜露、雁影: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孤独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纱幮”指的是什么?

    • A. 帷幔
    • B. 酒杯
    • C. 草地
    • D. 山丘
  2. 诗中提到的“霜露虫丝”象征什么?

    • A. 秋天气候
    • B. 悲伤与思念
    • C. 自然的美丽
    • D. 快乐的时光
  3. 诗人在回首西州的路上感到怎样?

    • A. 开心
    • B. 愤怒
    • C. 伤感
    • D. 无所谓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秋兴八首》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秋兴八首》:同样描绘秋天的景色与人事的变迁,情感上更加沉重。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静谧的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黄咏雩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