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感遇 其三
作者: 佟绍弼 〔近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死去馀何憾,生还各有思。
固应离可念,未觉遇俱迟。
回首空梁换,重澜古井悲。
转怜来日永,不必怨当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生死、离别和时间的思考。诗人感慨,既然已经死去的事物无须再感到遗憾,活着的人各有各的思绪。即使离别,心中仍应有念想,但却未必意识到相遇的时机总是稍显迟缓。回首往事,空荡的梁柱无不让人感到悲伤,仿佛是古井中重重的涟漪。转而怜惜未来的漫长,不必对当下的时刻心生怨恨。
注释:
- 死去: 指已逝去的事物或生命。
- 余何憾: 余:剩下的;憾:遗憾。
- 生还: 复生,仍然活着。
- 各有思: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念与想法。
- 固应: 原本应该。
- 离可念: 离别时仍应怀念。
- 未觉: 未曾意识到。
- 遇俱迟: 相遇的机会总是显得迟缓。
- 空梁换: 空荡的梁,象征着失去和孤独。
- 重澜: 重重的涟漪,暗指往事的悲伤。
- 古井悲: 古井中的水波,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往事的追忆。
- 转怜: 转而怜惜。
- 来日永: 将来的日子漫长。
- 不必怨当时: 不必对当下的时刻心生怨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佟绍弼(1871-1945),近代诗人,曾任职于多个民主与教育机构,致力于传播新思想及文化。他的诗作风格多样,常结合个人经历与社会现实,展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佟绍弼的一个人生阶段,可能正值经历个人或社会变故之际。诗中流露出对生死、离别的感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索与情感的沉淀。
诗歌鉴赏:
《感遇 其三》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探讨了生与死、离别与相遇的深刻主题。开篇即点明生死的关系,表达了对已逝事物的不必遗憾,反映出一种超然的态度。接下来的“生还各有思”则揭示了活着的人在思念中的孤独与无奈。
而“固应离可念,未觉遇俱迟”则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主题,表明即使在离别时,心中仍应有念想,然而时间的流逝常常让我们意识到相聚的机会已然渐行渐远。通过“回首空梁换,重澜古井悲”这两句,诗人用“空梁”和“古井”的意象,生动地描绘出一种孤独与哀伤的情境,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难忘和现实的无奈。
最后,诗人将目光投向未来,提醒自己要珍惜时间,不必怨恨当下的处境。这种积极向上的情绪,给人以力量,鼓励人们在面对生活的困境和挑战时,保持乐观与平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死去馀何憾: 已经逝去的事物,留给我们的只是回忆,不必感到遗憾。
- 生还各有思: 生活中的人都有自己的思绪与牵挂。
- 固应离可念: 离别虽然痛苦,但仍应在心中怀念。
- 未觉遇俱迟: 相遇的时机总是让人感到迟缓,未曾意识到。
- 回首空梁换: 追忆往事,空荡的梁柱象征着失去。
- 重澜古井悲: 古井中的重重涟漪,暗示着对往事的悲伤。
- 转怜来日永: 未来的时光漫长,应当珍惜。
- 不必怨当时: 不必对当前的处境心生怨恨。
修辞手法:
- 比喻: “空梁换”与“古井悲”都使用了比喻手法,营造了孤独与悲伤的氛围。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结构,如“生还各有思,固应离可念”,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生死与离别的思考,传达了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强调了珍惜当下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面对生活的种种无奈时,保持乐观的心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死去: 生命的终结。
- 生还: 继续活着的人。
- 空梁: 寂寞与失落的象征。
- 古井: 时间的象征,往事的回忆。
- 重澜: 过往的悲伤涟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对已逝去的事物持何态度? A. 感到遗憾
B. 无需遗憾
C. 感到愤怒
D. 感到高兴 -
“生还各有思”中的“各有思”指的是什么? A. 大家都有自己的思念
B. 人人都在思考
C. 大家都在争吵
D. 人人都在快乐 -
诗中“古井悲”象征着什么? A. 生活的快乐
B. 过去的悲伤
C. 未来的希望
D. 离别的痛苦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与本诗在离别主题上有相似之处,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生活的感悟。
- 《夜泊牛津》则更多地关注于孤独与思乡之情,但同样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近现代诗人研究》
- 《佟绍弼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