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辰书事》

时间: 2025-01-26 23:07:32

诗人安得有春衫,今岁和戎百万缣。

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戊辰书事
作者: 刘克庄

诗人安得有春衫,
今岁和戎百万缣。
从此西湖休插柳,
剩栽桑树养吴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倦。他希望能有一件春天的衣衫,但如今却要用百万缣来和敌人和解。从今往后,他不再在西湖边插柳,而是打算栽种桑树来养蚕。

注释:

字词注释:

  • 戊辰:指的是农历的戊辰年,通常作为特定历史事件的标记。
  • 春衫:春天穿的衣服,象征着温暖和宁静。
  • 和戎:与敌人和解,结束战争。
  • 百万缣:指大量的绸缎,象征着战争的代价。
  • 西湖:指的是杭州著名的湖泊,通常与美丽的春天和宁静的生活相联系。
  • 插柳:传统习俗,象征春天的到来。
  • 桑树:养蚕的树,象征着经济的繁荣与和平的生活。

典故解析:

  • 插柳:古代在春天插柳以祈求平安和顺利,诗人提到不再插柳,表达了对战争的失望与痛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天池,宋代诗人、词人,因其作品风格独特而受到后世推崇。其作品常反映社会现实,情感真挚,具有浓厚的历史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戊辰年,正值宋代与金朝的冲突频繁时期,诗人借用诗歌表达对战乱的厌倦与渴望和平的情感。

诗歌鉴赏:

《戊辰书事》是一首具有鲜明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人在开篇中通过“安得有春衫”这一句,引出了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随之而来的“今岁和戎百万缣”,则直接点明了当时社会现实的残酷,战争的代价不仅是人命,还有物质的消耗。“百万缣”不仅是对和平的渴望,更是对无辜生命与财富的思考。最后两句中,诗人表示不再在西湖边插柳,转而栽种桑树,象征着对未来生活的追求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有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和平生活的期待。诗人在情感上的真挚,使得这首诗不仅是一篇怀古之作,更是一种对未来的展望,体现出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诗人安得有春衫:诗人感叹自己何以没有春衫,暗示对温暖、和谐生活的渴望。
  2. 今岁和戎百万缣:当下却要用大量财富来换取和平,反映出战争的残酷与代价。
  3. 从此西湖休插柳:不再在西湖边进行春天的习俗,暗示对过去的告别。
  4. 剩栽桑树养吴蚕:转而栽种桑树,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比春衫与百万缣,展示出和平与战争的强烈对立。
  • 象征:春衫象征温暖生活,桑树象征经济繁荣与和平。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和平的渴望与对战争的厌倦,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衫:象征温暖、宁静的生活。
  • 百万缣:象征战争带来的沉重代价。
  • 西湖:象征美好的过往与平和的生活。
  • 桑树:象征着经济的繁荣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希望春天穿上什么衣服?

    • A. 春衫
    • B. 秋衣
    • C. 冬衣
  2. 诗中提到用什么来和敌人和解?

    • A. 白银
    • B. 百万缣
    • C. 金子
  3. 诗人打算停止什么传统活动?

    • A. 插柳
    • B. 赏花
    • C. 祭祖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在《春望》中表达了对国破家亡的感慨,与刘克庄在《戊辰书事》中对和平的渴望形成鲜明对比。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