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雨六言四首》

时间: 2025-01-26 22:46:17

初疑瓠子堤决,又恐娲皇石穿。

已是吹翻茅屋,那堪流了葑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疑瓠子堤决,又恐娲皇石穿。
已是吹翻茅屋,那堪流了葑田。

白话文翻译

我开始怀疑瓠子堤已经决口,又担心娲皇的石头会被冲毁。
已经是狂风把茅屋吹翻了,怎么还能承受洪水淹没葑田呢?

注释

  • 瓠子堤:指用瓠子(葫芦)制成的堤坝,象征脆弱的防护。
  • 娲皇石:传说中女娲用来补天的石头,象征坚固和不易破坏。
  • 葑田:指的是葑草的田地,表示农田的丰收和生活的希望。
  • 吹翻:意为强风将屋子吹倒,形象化自然灾害的猛烈。

典故解析

“娲皇”源自中国古代神话,女娲是创世女神,补天的故事广为流传,象征着保护与修复。此诗中提到娲皇石,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的恐惧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南塘,宋代诗人,文学家,擅长词、诗、散文,作品多描绘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风格清新而深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战乱和自然灾害频发的时代。诗人通过描写久雨造成的灾害,反映了对自然力量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担忧。

诗歌鉴赏

《久雨六言四首》通过简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因长时间降雨而引发的自然灾害,展现了诗人对家园破坏的深切感受。首句“初疑瓠子堤决”以“疑”字开头,传达出诗人对堤坝可能决口的初步猜测,接着通过“又恐娲皇石穿”进一步加深了对自然力量的恐惧。诗人的情感随着自然现象的发展而波动,展现了对家园安全的忧虑。

在诗的后两句中,诗人以“已是吹翻茅屋”展现了风雨已经造成的实际损害,描写了茅屋被狂风吹倒的惨景,真切而震撼。而“那堪流了葑田”则流露出对农田被淹没后果的无奈与悲痛,显现出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巨大影响。

整首诗用简短的六言句式,结构紧凑,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灾害的敏感与对生存环境的深切关怀,反映了那个动荡时代人们的苦难与无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初疑瓠子堤决

    • 诗人最开始对长久的降雨产生了怀疑,担心堤坝是否已经决口,生动地传达出一种不安的情绪。
  2. 又恐娲皇石穿

    • 接着,诗人又开始想象更糟糕的情形,担心这些象征坚固的石头也会被冲垮,表明对自然灾害的深重恐惧。
  3. 已是吹翻茅屋

    • 到了这里,诗人确认了自然灾害的现实性,狂风已经将茅屋吹翻,图景惨烈。
  4. 那堪流了葑田

    • 结尾以“那堪”引出对农田即将被洪水淹没的悲痛,体现了对农民生计的深切关怀。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瓠子堤”和“娲皇石”的对比,展现了脆弱与坚固之间的矛盾,突出自然的不可预测性。
  • 拟人:将自然现象(如狂风)赋予了人的行为,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排比:通过句子的排比,增强了情感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雨后的灾害,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无力感,表达了对生活状况的忧虑与对自然的敬畏,传达了深沉的悲痛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瓠子堤:象征脆弱的防护,暗示自然灾害的威力。
  • 娲皇石:象征坚固与希望,然而在自然灾害面前也显得脆弱。
  • 茅屋:象征普通民众的生活住所,代表着家庭与温暖。
  • 葑田:象征着生计与希望,承载着农民的辛勤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瓠子堤”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一种堤坝
    • C. 一座山
  2. “娲皇石”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力量
    • B. 脆弱
    • C. 保护
  3. 诗中提到的“葑田”主要代表什么?

    • A. 贫困
    • B. 丰收与生计
    • C. 灾难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 陶渊明《归园田居》:强调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反映出对自然和谐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集》
  • 《刘克庄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