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题明林秋香画芙蓉,用沈石田题秋香画临江仙词韵》

时间: 2025-02-04 16:30:16

寥落秋江谁写照,鸥乡愁绪难名。

倾城一顾已三生。

伤离肠轴断,牵梦眼波横。

今日丹青留倩影,知君心迹双清。

零脂碎粉转关情。

空林迷故燕,幽谷少啼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题明林秋香画芙蓉
作者: 叶恭绰

寥落秋江谁写照,
鸥乡愁绪难名。
倾城一顾已三生。
伤离肠轴断,
牵梦眼波横。
今日丹青留倩影,
知君心迹双清。
零脂碎粉转关情。
空林迷故燕,
幽谷少啼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秋天的江边,诗人感慨无人能画出这寥落的秋景。江鸥飞舞,带来了难以言表的乡愁。只需倾城一顾,似乎就可以经历三生三世的情缘。离别的痛苦让人心如刀绞,牵动梦境的眼波也在波动。今天这幅丹青留下了她的倩影,知晓了君子心中的清澈情感。细腻的脂粉微微转动着情感,空旷的林间迷失了往日的燕子,幽静的山谷中已没有莺鸟的啼鸣。

注释:

  • 寥落:稀疏、散乱。
  • 鸥乡:指海鸥栖息的地方,这里引申为对故乡的思念。
  • 倾城:形容女子的美丽,倾倒城池。
  • 丹青:指绘画,色彩。
  • 倩影:美好的身影。
  • 零脂碎粉:形容女子的妆容精致而细腻。
  • 故燕:指曾经栖息的燕子,寓意对往昔的怀念。
  • 幽谷少啼莺:指安静的山谷中少了莺鸟的歌唱,表现秋天的寂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恭绰(1680-1730),清代著名词人,字思温,号香涛,晚号冷梅。生于江苏,擅长词作,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细腻,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秋季,诗人受秋天景色和情感的启发,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和对美好往昔的怀念。词中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尽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临江仙·题明林秋香画芙蓉》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江边秋景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词的开头“寥落秋江谁写照”,以疑问句引入,表达了对秋江景色的无奈与渴望。接着,诗人描绘了“鸥乡愁绪难名”,用江鸥的飞翔象征着内心深处的乡愁,情感愈发浓烈。

“倾城一顾已三生”,这句展现了对美好女子的倾慕,也暗示着短暂的相遇可以引发深厚的情感。随后的“伤离肠轴断,牵梦眼波横”,则将离愁别绪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思念。再到“今日丹青留倩影”,通过描绘画作将美好定格,体现了对爱情的珍视与怀念。

最后,诗人以“空林迷故燕,幽谷少啼莺”收尾,描绘出秋天的寂寥与孤独,既是对自然的感叹,也是对人情冷暖的思考。整首词情感深沉,意境开阔,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爱情和自然的独到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寥落秋江谁写照:寥落的秋江景色,谁能将其描绘出来?表达了对美景的感慨。
  2. 鸥乡愁绪难名:江鸥飞翔,带来了无法言说的乡愁情绪。
  3. 倾城一顾已三生:倾国倾城的女子,一眼回眸仿佛经历了三生三世的情缘。
  4. 伤离肠轴断:离别时的伤感,犹如肠子被割断般痛苦。
  5. 牵梦眼波横:梦中牵挂,眼波流转,充满思念的情感。
  6. 今日丹青留倩影:今天的画作留下了她的美丽身影。
  7. 知君心迹双清:知道你心中情感的清澈与明白。
  8. 零脂碎粉转关情:细致的妆容传递着情感的细腻。
  9. 空林迷故燕:空旷的树林里,往日的燕子已迷失。
  10. 幽谷少啼莺:幽静的山谷中,已经听不到莺鸟的歌声。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伤离肠轴断”,将离愁比作肠子被割断,形象而生动。
  • 对仗:如“今日丹青留倩影,知君心迹双清”,前后句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如“空林迷故燕”,使得景物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秋江的描绘,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与对美好往昔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江: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象征着孤独与思乡之情。
  • 倾城:代表着美丽与爱情的渴望。
  • 丹青:象征着艺术与永恒的记忆。
  • 燕与莺:代表着过往的美好与生命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词中“倾城一顾已三生”意指: A. 见到美人后心情愉快
    B. 经过三生三世的情缘
    C. 美丽的女子令人生出无限思念
    D. 以上皆是

  2. “空林迷故燕”中的“故燕”指的是: A. 以前的朋友
    B. 失去的爱情
    C. 曾经栖息的燕子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C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李清照)
  • 《钗头凤·世情薄》(陆游)

诗词对比

  •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与《临江仙》都表现了对离别与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李清照的词更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深刻,而叶恭绰则通过自然景物传达更为广泛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词人研究》
  • 《唐诗宋词三百首》
  • 《词的艺术》